发达国家如何布局大数据战略
发达国家如何布局大数据战略
大数据在美国之所以能被迅速、广泛应用,与美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价值、积极推动数据开放和拥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信息技术企业密切相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大数据战略课题组
最近几年,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各种政策举措,积极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取得了长足进展,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将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美国在推进大数据应用上形成了从发展战略、法律框架到行动计划的完整布局,已实施四轮政策行动。第一轮是2012年3月,白宫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成立“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第二轮是2013年11月,白宫推出“数据-知识-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了大数据改造国家治理模式、促进前沿创新、提振经济增长的路径,这是美国向数字治国、数字经济、数字城市、数字国防转型的重要举措。第三轮是2014年5月,美国总统办公室提交《大数据:把握机遇,维护价值》政策报告,强调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紧密合作,利用大数据最大限度促进增长,减少风险。第四轮是2016年 5月,白宫发布《联邦大数据研发战略计划》,在已有基础上提出美国下一步的大数据发展战略。
欧盟及其成员国已制定大数据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等。欧盟力推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用大数据改造传统治理模式,试图大幅降低公共部门成本,并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公布“释放欧洲云计算服务潜力”战略,旨在把欧盟打造成推广云计算服务的领先经济体,预计到2020年,大数据技术领域新增投资将为欧盟创造9570亿欧元产值,增加380万个就业岗位。2013年英国政府发布《英国数据能力发展战略规划》,并建立世界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
日本把培育大数据和云计算派生出的新兴产业视为提振经济增长、优化国家治理的重要抓手。2013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创建最尖端信息技术国家宣言》,这一以开放大数据为核心的IT国家战略,旨在把日本建成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
2011年,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正式提出“大数据中心战略”以及“构建英特尔综合数据库”。2012年,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就大数据未来发展环境发布重要战略规划。2013年,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提出“培育1000家大数据、云计算系统相关企业”的国家级大数据发展计划,以及出台《第五次国家信息化基本计划(2013-2017)》等多项大数据发展战略。
注重数据开放共享和隐私保护
目前,全球有75个国家明确承诺要建设开放政府、推行政府数据公开,并以政府白皮书、宣言和最高首长指令等形式启动开放政府数据战略。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加强了数据隐私保护。目前全球已有近9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欧盟从1995年通过《数据保护指令》以来,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从2002年的《隐私与电子通讯指令》到2009年的《欧洲信息缓存指令》,都是保护个人隐私的监管规定。
2016年4月,欧洲议会通过《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以欧盟法规形式确定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原则和监管方式,将于2018年5月开始实施。英国、法国、德国、爱尔兰、荷兰等国家也纷纷出台要求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进行数据留存的法规。2016年10月27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了一项消费者隐私保护规则,要求宽带服务提供商在使用消费者的网络搜索、软件使用、位置信息和其他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数据之前必须征得用户同意。另外,2016年8月1日,美国和欧盟签署的“隐私盾”协议正式生效,替代以前的“安全港”协议,提高了个人数据保护水平。
重视大数据重大项目研究与应用,占领大数据产业和技术制高点
发达国家以点带面引导大数据发展,通过资助重大项目研究,破解大数据发展核心技术,引导企业和社会推动大数据发展。2012年3月,美国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时宣布投资2亿美元,联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共同提高收集、储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数据所需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并形成合力。2013年1月,英国财政部明确将投入1.89亿英镑用于大数据和节能计算技术研发,旨在提升地球观测和医学等领域的大数据采集分析能力。2013年4月,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又宣布新增6400万英镑用于大数据研发,其中3400万英镑用来建立“行政数据研究网络”,汇聚政府部门和机构所收集的行政数据,促进发挥政府数据对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作用。2014年,英国政府投入7300万英镑进行大数据技术开发,包括在55个政府数据分析项目中开展大数据技术应用。2013年,法国政府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7个大数据市场研发项目,促进大数据研发。
建立高规格的领导机构,统筹和强化部门间协作
各国战略规划都指定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其共同特点是凌驾于传统政府机构之上,突破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提高了决策与执行的效率。美国由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牵头建立大数据高级监督组,通过协调和扩大政府对大数据的投资、提供合作机遇、促进核心技术研发和劳动力发展等实现大数据战略目标。日本政府内阁和总务省信息通信技术(ICT)基本战略委员会作为日本大数据战略制定和执行部门,肩负制定面向2020年日本新ICT战略的任务。澳大利亚设立跨部门大数据工作组负责战略落地,同时配备专门的支撑机构,从技术、研究等角度提供支撑。英国大数据战略分别针对提高技术能力、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建设、推进合作、数据开放与共享,指定具体机构负责,同时由信息经济委员会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政府营造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发展大数据的积极性
大数据在美国之所以能被迅速、广泛应用,与美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价值、积极推动数据开放和拥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信息技术企业密切相关。谷歌、易安信、惠普、IBM、微软、甲骨文、亚马逊、Facebook等企业很早就通过收购或自主研发等方式布局大数据,成为大数据技术的主要推动者,并快速推出与大数据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为各领域、各行业应用大数据提供工具和解决方案。除了传统信息技术企业,在大数据分析、应用及安全等领域还涌现出一批像盛庞卡(Splunk)、天睿(Teradata)等创新能力较强的创业公司,在风投资本支持下快速成长,并引导新的市场发展,为各界应用大数据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工具。
强化开源社区在技术开发中的作用,打造大数据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从大数据技术发展历程看,大数据核心技术如分布式存储、云端分布式及网格计算均依赖开源模式,吸引全球开发者开发、维护和完善代码,从而汇集全球智慧推动大数据技术不断进步。大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哈杜普(hadoop)、映射归约(MapReduce)和星火(Spark)等均基于开源环境的创新发展。阿帕奇软件基金会(ASF)是推动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全球顶级开源社区,集结了全球最主要的大数据技术研发公司。同时,大数据领先企业也围绕自身生态打造技术开源社区,这种开源项目方式吸引了全球顶尖技术人才共同开发,推动了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
多措并举,坚守大数据安全底线
一是构建多方协同合作的安全机制。以美国为代表,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数据割据与封锁,整合大数据资源,协调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机制,推动重点数据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消除和控制高级可持续攻击的危害。
二是组建网络部队,增强威慑能力。2005年4月,美军正式组建专门负责网络作战的“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日本2005年底决定组建一支由陆、海、空自卫队计算机专家组成的5000人左右的网络战部队,专门从事网络系统的攻防。2013年初,俄罗斯国防部下令要求俄总参谋部确定建立陆军网络司令部的计划。目前,世界上已有46个国家组建了网络战部队,很多国家仍在不断加大网络空间安全投入。
三是提高防范意识,加强主动防御。美国政府要求各联邦机构对所制定的安全计划,至少每隔三年执行一次独立的安全检查或审计。
四是注重“撒手锏”的战略性技术。发达国家紧紧抓住操作系统、密码专用芯片和安全处理器等“撒手锏”的战略性技术研究。
五是依托国家外交战略,促进国际合作。美国利用网络安全话题与其他国家开展外交活动,为美国信息产业谋求更大市场份额。德国推动建立和保持欧盟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合作、联邦政府内部的合作、联邦政府信息技术特派员负责的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
六是推进军民融合,确保制信息权。美国有关机构对大数据投入巨资,目的是应对军事和国家安全领域面临的大数据挑战,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信息网络安全的能力。美国不断加强大数据资源开采,联合有关盟友组建“五眼联盟”,进行全球监控。
日本防卫省研发人工智能用深度学习防御网络攻击?
据日本《产经新闻》1月7日报道称,日本防卫省于6日宣布:为强化对网络攻击的应对能力,已经确定要将人工智能(AI)引入日本自卫队信息通信网络的防御系统中。预计将于明年开始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于2020年着手进行软件开发,2022年实际运用,并且也开始考虑在日本政府全体的网络防御系统中应用AI。
现在日本最有名的的人工智能(zhang),可能就是这位AI视频主播绊爱酱了……虽然都是人工智能,不过差别还是很大的
报道中称,自卫队将AI应用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主要目的是依靠AI的“深度学习”能力,对网络攻击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以图预先为未来的网络攻击做好准备。报道中说,已经为2019年度的网络防御AI编列了8000万日元(约459万人民币)的预算。并准备参考网络防御和AI方面的先进国家如美国和以色列等国的技术。
同时,引入人工智能也可以提高网络防御工作的效率。目前,防卫省内缺乏足够的人员来进行网络攻击的防御工作。在著名的美国“网军”计划扩充到6200人的规模的同时,自卫队的网络防卫队现在只有110人,如果能够由AI承担一部分工作,现有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望大幅度减轻。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表示:AI在网络攻防作战中的效率正得到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每天互联网上都会发生数以兆亿计的网络攻击,各种病毒和攻击手段层出不穷。这种情况让网络安全工程师疲于奔命,也为“深度学习”型AI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数据。传统的安全程序需要由人来将病毒特征添加到数据库中,然后再将目标程序比对数据库中的现有病毒特征来判断其是否安全,但AI却能够通过深度学习来发现过去网络攻击中的共同点和特殊点,分析恶意程序和攻击手段的演化方向,因此能够更加迅速和精确地防御网络攻击。
正如AI棋手可以更深入地洞悉棋盘上的奥秘一样,网络安全AI也能够更深入地洞悉网络战场的奥秘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安全战场上,AI不但可以作为防御一方大显身手,也可以作为“攻”的一方大显神通,甚至还可能魔高一丈。“深度学习”功能同样可以用来追踪系统进化趋势和安全软件更新特点,从而迅速设计出新的,更强力的恶意程序来发动攻击。在2016年的黑客顶级盛会Defcon上,由Endgame 的安全专家海伦·安德森领衔的团队就成功地利用“黑客AI”突破了“网络安全AI”的保护。
目前,军方人员介入网络安全战场早已成为常态,美国著名的网络安全公司Cybereason其创办人正是来自以色列国防部下属精英网络部队8200部队。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该公司接受了来自日本软银的为数1亿美元的融资,不知《产经新闻》提到的“以色列技术”是否来自该公司呢?
日本自卫队进行改编了吗?
3月27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迎来了自成立以来作战体制上最大的一次改编,这次改编日本军事大整编的最后一环,标志着日本海陆空军事力量已经全部完成了战区制的战力整编。
据日本27日报道,日本陆上自卫队成立了统一指挥陆上自卫队的“陆上总队”和专门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水陆机动团”。
设立“陆上总队”增强联合战力
日本防卫省的消息称,新编成的陆上总队司令部设在朝霞基地,首任总司令官由原中央快速反应集团军司令小林茂出任,幕僚长(参谋长)由原高射学校校长兼下志津基地司令藤田浩和担任。
“日本一系列的编制部署调整早已纳入规划,目前只是付诸落实。”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段延志表示,“其核心目的是将陆上自卫队纳入日本的统合幕僚,其相当于中央级别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以完善其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报道称,“陆上总队”地位高于陆上自卫队的各方面队,与海上自卫队的自卫舰队和航空自卫队的航空总队平级,统一由防卫相调用。陆上自卫队拥有“陆上总队”后,防卫相的命令由负责辅佐的统合幕僚长具体化后传达给陆上总队司令官,司令官再向指挥方面队的各方面总监下达进一步细化后的命令。
“以前之所以没有设立类似‘陆上总队’的机构,主要是对二战前‘大陆军’体制隐患心存戒备,此外战后长期关注北海道的北方防御,国内应对维稳需要,对联合指挥诉求不大。” 段延志表示。
此前,涉及陆上自卫队多个方面队的命令需要向各方面总监下达,被指较为烦琐。为了更好应对突发事件和大范围调动部队的需要,新设“陆上总队”的被写入了2013年《中期防卫力量整备》。
目前,日本陆上自卫队设有北部、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5个方面队,共有15个师团/旅团,含现役人员15.1万人,预备役人员0.8万人(“师团”和“旅团”相当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陆军师和陆军旅)。
陆上总队将直接指挥陆自北部、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五大方面军,同时也将直接指挥新设的水陆机动团以及第一空挺团等精锐部队,以全面强化快速、机动、强韧和西南岛屿防卫的作战能力。“这是继日本改编新设航空总队、自卫舰队后,陆上军事力量运用指挥的根本性调整,标志着2013年后日本海陆空军事组织架构已全部完成了一元化、战区化组建。”日本军事问题专家毛峰告诉澎湃新闻。
共同社报道指出,由于与美军和海空自卫队之间的协调工作也由“陆上总队”统一负责,合作会变得流畅。在毛峰看来,设立“陆上总队”是日本自卫队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在部队编制调整上的一个重要动作。
以往在日本自卫队,三个军种之间相互协作不多,甚至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都很少举行。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日本国际环境的变化,对联合作战的需求开始增长。
美国此前刊文点评“富士综合火力演习”时指出,日本自卫队无法联合作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他们的通信能力不足,航空和海上自卫队主力之所以缺席该演习,就因为相互沟通不畅。这导致自卫队在富士演习中发射的大量弹药,最终变成针对民众的公关秀,而非真实的训练。
现在,日本防卫省开始从编制、军备等方面入手提高联合作战能力。
日本防卫省3月20日消息,为提高自卫队的情报通信能力,将于4月6日在南美法属圭亚那发射通信卫星“煌-1”号(DSN-1)。“煌-2”号(DSN-2)于去年1月发射升空、同年4月开始运用。日本防卫省计划发射3颗“煌”系列卫星,组建一个卫星通信网。分析认为,日本军用通信网组建完成后可解决联合作战中的通信问题,有助于提升三军的联合作战能力。
日本近年来大幅增加与美军的联合演习,希望能从美军那里汲取经验。日本自卫队有望在关岛和日本附近海空域同美军实施相关的“新形态训练”,推动自卫队的联合作战能力。
日本版“海军陆战队”强化西南攻防能力
除却成立负责统辖陆上自卫队的“陆上总队”外,业已筹划良久的、专门负责离岛作战的“水陆机动团”也将于27日成立,其隶属于“陆上总队”,初步规模为2100人。
在人员构成方面,“水陆机动团”以2002年成立的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普通科连队”为基础,形成由团本部、水陆机动连队、水陆两栖战车部队、特科部队、侦察部队、设施部队、通信部队、后方支援部队、教育部队组成的水陆两栖综合作战部队。
根据报道,“水陆机动团”司令部设在九州地区的长崎县佐世保市陆上自卫队相浦驻屯地,部分兵力和配套设施部署在相浦驻屯地东南侧的崎边地区。在相浦驻屯地与崎边地区之间,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佐世保基地和美军佐世保基地。
“‘水陆机动团’选择在佐世保基地附近部署,有利于与美日海上力量的配合,可以被视为为西南方向所做的战争准备。”段延志认为。
不过,由于该部队计划装备的AAV-7水陆两栖战车推迟交付和V-22“鱼鹰”旋翼运输机故障频出,该部队的装备一时间尚无法全部到位。“水陆机动团”计划配备30辆进口的AAV-7水陆两栖战车,但由于AAV-7水陆两栖战车的制造商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位于美国的承包商发生火灾,零部件短缺,战车不得不推迟交付。现阶段,水陆机动团只有12辆AAV-7。
另外,由于长崎距日本西南诸岛距离较远,因此自卫队也有在未来把部队部署于冲绳,并扩展至3000人的构想。
由于日本战后长时间没有组建两栖作战部队,训练、作战等方面的经验不足。为此,从2006年开始,陆上自卫队每年都会派出水陆机动团的前身——“西部方面普通科连队”骨干队员前往美国,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举行联合夺岛演习和培训。“大家知道,美国海军陆战队是当今世界上战力最强、实战经验最丰富的两栖作战部队,向美国海军陆战队取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的两栖作战能力。”军事专家韩东向澎湃新闻指出。
“出于对所谓‘第一岛链’防御能力的担忧,美军已经开始压缩在冲绳的部署,向第二岛链集结,一部分在冲绳的机场已经开始与日本自卫队共用。”段延志表示,日本自卫队的前置部署也并非不可能。
19日报道引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军退役将领的话暗示,由于美军在西太地区相对回撤,日本在增强自身军事力量方面更为积极,也更得到鼓励。
二战后组建的日本海上自卫队都装备有哪些武器
p1951年9月,《日美安全条约》签署;1952年吉田茂内阁设置保安厅,改警察预备队为保安队,兵员扩充至11万人,新设海上警备队。两队分别为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的前身。1954年7月1日,日本政府将保安厅改组为防卫厅,自卫队正式成立。/ppbr //pp对于陆上自卫队,米国提供了M1步枪 、M1卡宾枪 、M3冲锋枪、 M1919机枪和很多弹药/ppimg src="38607529534" //pp陆自的汽车,很多都是米国给的十轮卡车和吉普,大部分车都是左舵车:/ppimg src="38607599974" //pp坦克是M24:/ppimg src="38607610054" //ppbr //pp海上警备队刚刚成立时,米国1953年借给其18艘Tacoma级护卫舰,海上警备队编为楠型护卫舰/ppimg src="38607565617" //pp航空自卫队成立于1954年,由旧陆军和旧海军航空部队复员军人组建,装备F-84,F-86:/ppimg src="38607673282" //p
如何看待日本的军事防卫政策?日本还能重新成为军事大国吗?
2022年,日本在军事上面频繁的做出动作,延续以往的鲁莽势头。2022年1月17日,岸田文雄在某会议上发表了演说,并且直言会探讨所谓的现实防卫力。日本在防务领域的主要目标是对敌基地攻击能力,也就意味着日本在受到其他国家的导弹攻击时,能够对其他国家的导弹发射源头进行打击。日本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借了一个很好的名头,目的是为了提升国家的防卫能力,并且一直在努力发展远程攻击能力,将其作为自卫队能力的一种建设重点。
日本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卫队的作战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本也紧跟社会潮流,以紧跟新兴领域,应对周边国家威胁以及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等为借口,连续增加国防预算,并且不断的对防护政策进行调整,甚至想要将军事正常化。日本积极的与多个国家开展军事合作,并且悄无声息的开展属于自己的计划,渗透了其他国家,并且试图干扰他国内政。
2018年12月份,日本公布了防卫计划大纲,并且提出了多域联合作战的能力,此后日本自卫队先后成立了网络防卫队以及太空作战队。日本已实现了由防御变为攻击的转型,这起事件也引起了国际的高度重视。日本一直想要在国际安全领域方面显示自身的能力,并且希望打破自卫队只能够在本土进行防御的限制。日本的种种动作目的是为了引导国内舆论,目的是为了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同盟。
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为了保护自身安全,于是不断的在军事上面进行发展,持续减弱美国对其的影响,试图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日本不断的增加自身的军事能力,想要实现军事层面的国家正常化。日本也许会在军事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但他的方式是十分冒进的,可能会让日本自食恶果,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特点及战斗力分析?
日本航空自卫队
日本航空自卫队建立"洋上防空"体制是日本航空自卫队实现由"专守防卫"向"积极防御"战略转变的重要措施。根据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日本航空自卫队到2010年,将基本建立"洋上防空"体制。即以日本列岛为中心,在其周边广大海域,进行旨在保卫本土及1000海里内海上交通线安全的防空作战体制。
日本航空自卫队是一支空中与空防力量合一的部队,规模不大,但武器装备精良,人员训练有素,是亚洲地区少数装备F-15型战斗机的国家之一,其空中截击能力仅次于美国和以色列,并堪称是亚洲地区信息化程度首屈一指的空中力量。自卫队现有4.55万人,370架作战飞机,编成7个航空兵联队。地面防空部队共有4个联队,拥有发射装置120部,装备17个"爱国者"地空导弹部队。 该体制将是一个融国土防空、远洋防空、陆地防空、海上防空和导弹防御为一体的防空体制,由侦察预警与指挥控制系统、外围防空拦截系统、区域防空拦截系统、点防空系统和空中打击系统等五个部分组成,形成既可拦截弹道导弹,又可拦截空袭飞机,同时还可对敌方重要设施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综合作战能力。 其作战的基本程序是:由侦察预警卫星、地面雷达和空中预警机严密监视敌方弹道导弹和战机的活动,如判明敌空袭企图后,由导弹预警卫星和预警机进行测位,并通过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向担负拦截任务的航空兵和防空导弹部队发出作战命令,首先对敌方导弹设施和机场实施打击。如果敌方导弹已经发射,敌机已经起飞,则将积极组织好拦截行动。与此同时,出动预警机和加油机支援作战飞机在远海空域实施拦截行动。同时,以部署在本土的陆、海、空自卫队的各型防空导弹和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防空系统来拦截漏网的导弹和敌机,形成一个远、中、近,高、中、低多层次的拦截系统。 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已经形成了由侦察机、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组成的侦察预警体系。航空侦察监视任务主要由第501侦察中队承担,防空司令部飞行队也承担一定的侦察监视任务。 501侦察中队拥有12架RF-4EJKai型侦察机,它是在F-4"鬼怪"基础上改装而成,70年代投入使用。1992年,日航空自卫队对其进行了改装,一是加装KS-146B型相机,以进行远程斜视照相;二是加装KS-95B、135A相机和D-500UR红外、电子侦察系统,以提供实时图像。 防空司令部飞行队装备13架YS-11运输机,其中2架加装了J/ALQ-5干扰器,成为电子战飞机,型号改为YS-E型。还有4架改装ALR-1信号侦察设备,成为信号侦察飞机。 最后改装的两架飞机在性能上有较大的提高,使用了性能更为先进的J/ALR-2信号侦察设备,达到了电子战飞机的水平。在2003年10月,航空自卫队就是使用该型侦察机监视朝鲜弹道导弹的发射。 空中预警机承担日本航空自卫队主要的空中预警任务。1977年,日航空自卫队开始从美国引进E-2C预警机,1983年在三泽空军基地组建临时警戒航空队。目前,日航空自卫队共有13架E-2C预警机,主要在日本北部、东北部及日本海中部进行空中巡逻,但主要用于海上,而且使用范围较窄。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在当前恐怖袭击日趋加剧的情况下,日本认为它面临的空中威胁不断扩大,威胁的种类日趋增多。为扩大预警范围,90年代末,日航空自卫队开始向美国订购了性能更为优越的E-767大型预警机。在2000年初,4架E-767预警机全部交付,并投入现役使用。该机进行空中加油后,可保持24小时空中警戒,能完全满足日航空自卫队"洋上防空"的要求。 除此之外,航空自卫队还拥有28个地面雷达站,用于空袭预警。目前所使用的雷达主要包括J/TPS-100、101,J/FPS-1、-2和-3等型三坐标雷达,雷达最大探测距离650千米。其中,J/FPS-3型雷达最先进,采用有源相控阵技术,可对无线电制导导弹发出诱饵电波,进行反导弹电子战。 日航空自卫队的空中预警指挥机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这些设施主要还是用于对空袭飞机的侦察监视和预警,对弹道导弹袭击的预警能力很弱。为提高对弹道导弹袭击的预警能力,日航空自卫队主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首先,积极发展侦察卫星,提高导弹预警能力。日本防卫厅已获准在2003年斥资12.5~20.5亿美元,研制和发射4颗 "北极"系列多用途情报收集卫星,包括2颗光学侦察和2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2003年3月,两颗卫星(光学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各一个)已经成功发射,它们具有可分辨地面1米大小的物体,如卡车和轿车等的能力。同年11月,后两颗卫星由于火箭爆炸发射失败,两颗卫星被毁。日本计划2009年再发射4颗能分辨地面50厘米大小物体的新一代侦察卫星,以求提高"视力"。根据这一计划,到2010年,日本至少将拥有8颗侦察卫星,其战略侦察和预警能力将大幅度提高。 其次,发展无人侦察飞机和高性能远程侦察机,提高侦察效能。日本防卫厅2003年拨款2.6亿日元开展无人侦察机研究。所研制的无人机的翼展为46米,与波音-767飞机的翼展相同,将配备光学相机、雷达和红外搜索装置等,要求即使在公海上飞行也能拍摄位于朝鲜半岛内陆地区的军事设施。按计划,该机在2003年开始方案设计,进行风洞试验。除此之外,日航空自卫队还将购买2架高性能远程侦察机。该新型侦察机可不着陆连续飞行12000千米,能从日本飞到马六甲海峡再返回日本。 第三,尽快将2000年交付的4架E-767预警机投入实战使用。 据称,该型机的使用将使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防空效能提高30~35倍,拦截击落来袭目标能力增加35%~150%。此外,航空自卫队还对其13架E-2C预警机进行改进,改进后的E-2C将可服役到2020年,与E-767配套使用,以发挥彼此的优势。 第四,研制和换装新型地面雷达,提高预警能力。航空自卫队计划,将在今年内将现有地面雷达全部换装成性能优越的J/FPS-3型固定三坐标雷达和J/TPS-102型移动三坐标雷达,换装后,其地面雷达将能有效跟踪远程高空和近程低空高速目标,预警时间将由目前的7分钟提高到10分钟。此外,日航空自卫队还将研制J/FPS-X新型三坐标雷达。这种雷达自动化程度高,预警能力强,能发现隐身飞机和战术导弹,将于2010年左右装备部队,逐步替换现有的J/FPS-3雷达。 在新世纪,日航空自卫队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是实现武器装备远程化、大威力化和高性能化,确保日本"有事"或日本周边"有事"时能实施包括打击敌国本土基地在内的远洋防空作战。具体发展计划包括: 继续装备和改进F-15J型战斗机。日航空自卫队目前已装备200余架 J和DJ型(教练机)F-15战斗机,至2010年,计划将总数增加到213架。届时,日航空自卫队将全面进入"F-15时代"。与此同时,日航空自卫队从1997年起开始着手对该型机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装,改装内容包括换装改进后的APG-63(V)1新型火控雷达、中央计算机和新型数据链,以加强空空和空地的通信联络,目前已改装了4个中队,从2003年开始将对另3个中队进行改装,改装后飞机的寿命将延伸至2028年。 加紧换装和发展机载武器系统,提高作战效能。首先是发展空空导弹系统。鉴于目前装备的雷达制导的"麻雀"AIM-7F中程导弹和红外制导的"响尾蛇"AIM-9L空空格斗导弹两种导弹技术已经落后,日航空自卫队将自行发展先进的空空导弹。 在中距导弹方面,日本已研制成功了AAM-4。该型导弹是采用复合制导方式,总体性能接近或超过美制AIM-120中距导弹,具备发射后不管的功能,可拦截巡航导弹、空对地导弹等小型目标,且具有很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2001年定型并大量装备部队使用。在近距格斗导弹方面,日本发展了AAM-3型空空导弹。该型导弹是9L型"响尾蛇"导弹的仿制和改进型,但在机动性、抗干扰性和目标捕获能力都优于"响尾蛇"导弹。 AAM-3 1991年就装备部队使用。此外,日航空自卫队从1998年开始研制XAAM-5新型短距空空导弹。该导弹采用红外加成像的复合制导方式和推力矢量技术,机动性和抗干扰性将大为提高,计划于2010年前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使用,逐步替换AAM-3格斗导弹。 其次是发展空地(海)武器系统。日航空自卫队所能使用的空对地(海)武器系统十分有限,其中,最先进的武器就是在ASM-1基础上改进的ASM-2空舰导弹。为进一步提高作战效能,日航空自卫队正在发展ASM-3型超音速空舰导弹。该型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将选用主动和被动雷达或红外成像末段制导方式,射程达200千米,预计在2010年前后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 积极引进空中加油机,增大战机的作战半径。根据日军新的5年计划(2001~2005年),日航空自卫队将在2005年前,耗资1000亿日元,引进4架空中加油机。目前,已初步选定C-17、KC-10、KC-135和波音-767等型机为候选机型,但波音-767型机的可能性较大,原因是引进后维修和零备件补给可与E-767型预警机和政府专机波音-767-400型机一并进行。据分析,日航空自卫队在2010年前装备至少8架空中加油机。这可使作战飞机的航程增加一倍以上。与此同时,日航空自卫队还将引进3架中程运输机,以提高远程机动作战和远洋防空作战能力。 为抵御周边国家的导弹袭击,日本防卫厅在2004年度预算中,正式提出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要求,并准备修改作为日本防卫力量基本方针的"防御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2001年至2005年),为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筹措资金。 其发展的导弹防御系统将是陆、海、空三个自卫队的联合协同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包括导弹预警系统、导弹拦截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三个部分。预警系统除包括日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舰载AN/SPY-1A型相控阵雷达外, E-767和E-2C预警机和地面超视距雷达以及未来发展的侦察监视卫星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导弹拦截系统,除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驱逐舰装备的"标枪"Ⅲ防空导弹外,航空自卫队的"爱国者"地空导弹将是导弹拦截的主力。 为完善日导弹防御系统,除日美两国联合研制火箭发动机和导弹跟踪系统等项目外,日航空自卫队主要从事以下两项发展工作: 一是发展"爱国者"Ⅲ型地空导弹,提高导弹拦截效率。海湾战争经验表明,"爱国者"Ⅱ型导弹虽具有一定的反导能力,但很不理想,拦截成功率不到20%。因此,日航空自卫队计划在2004年度拨款6.66亿美元向美国购买6套改进型"爱国者"Ⅲ型低空导弹系统,第一套系统将部署在东京地区,以保卫首都。根据日美两国间的协议,日本将于2008年前完成防御系统的初步运行,2011年完成6套导弹系统的全面部署。 目前,陆、海、空三军的指挥控制系统各自为政,还没有连成一体,严重制约联合导弹防御能力的提高。为增强导弹防御能力,日军决定将在未来5年内,将合并陆、海、空自卫队的作战指挥系统。日本防卫厅已在2001年引进新一代中央指挥与控制系统,将陆、海、空自卫队的指挥系统进行联网。该系统将由中央系统、陆上自卫队参谋部、海上自卫队参谋部、航空自卫队参谋部以及情报支援等5大系统组成,配备超大型、智能化计算机中枢系统。该系统建成后,日本陆、海上和航空自卫队可实现情报共享。 与此相适应,日航空自卫队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防空作战指挥控制系统,重点是全面提高指挥通信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自1998年日三军联合"防卫数据通信网"正式启用后,日航空自卫队就开始建设全航空自卫队的指挥通信网,把航空总队作战指挥系统、支援集团指挥系统和补给本部指挥系统连为一体,进一步提高日航空自卫队的指挥控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为保证指挥信息的畅通,日航空自卫队还制定各种安全制度,加强网络防护能力。
0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