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应用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哪些?
人工智能应用面临的安全威胁包括以下几种:
1. 数据隐私问题:人工智能的应用需要许多敏感数据来生成预测、建立模型等。黑客可以利用漏洞获取这些数据,进而侵犯用户隐私。
2. 对抗攻击:黑客可以通过注入噪音或欺骗性输入来干扰或欺骗机器学习算法,从而使其产生错误或误导性结果。例如,黑客可能通过改变图像像素颜色或加入噪声,使视觉识别系统误判物体。
3. 不可信数据源:当机器学习算法依赖于外部数据源时,黑客可能会出于恶意目的篡改数据、注入恶意代码或传输虚假数据,从而导致算法失效或表现出与预期不符的行为。
4. 模型欺骗:由于机器学习模型受到数据质量和多种超参数的影响,黑客有可能会针对模型的特定方面进行攻击,如数据源选择、算法特点、优化器选择等。攻击者可能会通过特定方式构造数据,甚至启发反向工程分析模型,并在恶意模型中加入后门,以便以后对模型造成损害。
5. 智能恶意软件:研究人员警告说,人工智能程序被恶意使用的可能性正在增加。由于机器学习算法越来越复杂、智能化,恶意软件制造者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完善攻击工具。他们可以使用机器学习平台来定制和测试攻击向量,并在受害者机器上打开外壳和隐藏代码,从而可以越来越难以发现。
黑客攻击是否犯法
犯罪者需要承担网络入侵罪。
据报道,全国各地出现多起网络安全事件。比如日前广州天河警方通报称:近期警方在工作中发现,有人通过网络非法入侵学校、高校、教育机构内部网络通信系统和教育资源平台,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及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使用情况。目前警方已对相关人员进行刑事拘留。在互联网日益普及、信息化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积极推动自身信息安全建设及管理力度的提升,“信息安全”这一概念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于各行各业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概念。
入侵行为与损害后果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以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处罚。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来看,“计算机信息系统发生泄露或者遭受破坏后,受害方请求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毁损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里“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两部分。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入侵行为进行法律规定不会产生歧义。只要行为人以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为目的,采用非法手段侵入计算机网络或其他具有独立功能的电子信息系统,就构成了入侵罪。
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货币政策、金融管理、卫生健康等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前款规定的犯罪行为具有牵连关系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ai安全吗
不安全,一些 AI 成果包括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文本生成、语言翻译、药物开发等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对健康、生活、学习和其他方面的看法。毫无疑问,在未来,许多企业将依靠人工智能来提高效率和工作流程。
但是,在 AI 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同时,它所带来的技术风险和隐私伦理问题同样值得警惕,黑客也在利用 AI 技术开发软件程序并执行隐形攻击。
更重要的是,AI 技术本身也存在安全漏洞。当前主流的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具有的“黑箱属性”,导致 AI 算法存在不可解释性。这也就意味着 AI 技术在算法安全性上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在产业应用落地中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
当身处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各个产业正在享受这一波新的智能化技术红利的时候,AI 安全问题,就如同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一样,被提上产业数字化建设的日程表了。
0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