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黑客攻击_黑客攻击新能源车视频大全

hacker|
86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充电设施保有量持续上升,补贴幅度退坡

2019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幅度大规模退坡,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完全取消,获得补贴的最低续航为250km,最高国家补贴减少了一半,为2.5万元,依然是400km以上车型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幅度的大规模退坡表明将迎来全行业大洗牌,拥有核心技术的车企将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生存,靠补贴生存的、靠地方政府政策补贴的车企将面临较大挑战。

随着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的增加以及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完善,我国纯电动汽车渗透率逐渐上升但增速放缓,2019年我国纯电动汽车渗透率达到4.68%,较上一年提高0.1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明确了2025 年25%的电动车占比目标,2019 年渗透率4.68%离2025 年目标相差较大。

虽然纯电动汽车的普及遇到较大的挑战与困难,但是汽车的电动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信随着技术的突破,市场对纯电动汽车的接受度提高,纯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将逐渐提高。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子或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大发展趋势,一起来看看吧!

趋势预测1:产销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过去三年连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累计产销量已超过180万辆。

其中,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市场占比为2.7%,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虽然质疑声难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车大势已定,只会继续向前。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万辆、2018年80万辆,而2019年预计达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

100万的产销量小目标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标志性意义,如果实现则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开始可以支撑起百万量级的规模。

趋势预测2: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

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正在形成。广汽、北汽、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强势领跑,同时,以蔚来、威马、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更是裹挟资本与技术果断进入,走着完全不同的路。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

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全球覆盖城市将由200个扩大到400个,主推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此外,明年比亚迪将增加3万个充电配套设施。

北汽新能源发布 “擎天柱计划”,计划2019年~2022年,以北京、厦门、广州等城市辐射展开,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

吉利将开发多款电动车型、混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2019年计划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

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

蔚来汽车融资达到140亿元,正筹建上海生产基地。蔚来汽车已聘请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内的八家银行为其年内赴美上市做准备,据悉此次IPO规模大约在10亿至20亿美元。工厂方面,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开始筹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生产基地,规划土地800亩左右。

威马汽车计划从2019年起,以每年超过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威马汽车首批量产车于今年年中上市,新车将搭载百度Apollo系统,定价在20万元左右,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

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无论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还是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都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新的繁荣。

趋势预测3:共享汽车前景光明,隐患暗藏

经历过共享单车的繁荣与寒冬,共享的优势与隐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时租赁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虽然随借随还、自由支配吸引着用户,但充电桩的数量与共享汽车数量不匹配,以及还车点的缺乏,导致行业运营效率低,共享汽车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首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传统汽车生产商依旧纷纷进入新能源共享汽车行业。可以说,依赖资本的独立运营派和依托整车企业的出行服务探路派是目前两大主要力量。

随着共享汽车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运营区域的扩大,共享汽车的经营难度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大,行业规范运营有待加强,例如保险的完善,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方案或强制购买运营级商业保险,只有让用户无后顾之忧,未来前景才能长期看好。

趋势预测4:商用车率先上路

人类运输有两种形式:生活流动和商品流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商用车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电动化已经进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车的有效市场目前已经接近饱和,出租车和物流车作为政府采购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电动化热潮。

众所周知,大城市在解决个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认的方式是减少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同理,最有效的解决货物的出行,同样是打造“货物公交系统”。

解决诸如续航、充电、一次装载量等固有短板,“货交”系统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车辆就不再是必须,货物们定时定点定路线上车,分站到达,形成一个高效、有序、减少闲置和浪费的城市货物运力系统,从而形成新一轮新能源热潮。

趋势预测5: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公开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我们发展的短板”。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整体建设规模已经严重滞后。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45万个,车桩比约为3.8∶1,距国家规划的1∶1还有很大差距。充电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与“公共快充补电”两种方式相结合。

预计下一步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无线充电、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

趋势预测6:与人工智能结合,向着无人驾驶前进

在《速度与激情8》中被黑客攻击导致交通瘫痪的场景已经不是科幻。人工智能+新能源=未来汽车。车联网+新能源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开着车不再遥远。

为此,业内人士建议,加快研究并出台运营政策,从国家层面为加快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奠定法律基础;加强防范汽车被黑客攻击、关键数据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风险;加快部署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速改造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型城市交通环境。

可以想象,未来一辆由电力或太阳能或其他清洁燃料为动力,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拥有“朋友”属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种情感;还是你的专属仆人,替你“跑腿”购买咖啡、机场接人。

趋势预测7:中国特色新能源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车。

目前,纯电动战略初见成效,但弊端也开始显现。因此,燃料电池、插电式、增程式作为技术补充方案等在某些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

着眼未来,将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发电主体能源,充电智能化将引发能源结构的巨大变革。

趋势预测8: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存在诸多问题:1.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难。

但同时,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完成,这将对动力蓄电池结构设计、连接方式、工艺技术、集成安装的标准化做系统梳理和规定,同时强化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动力蓄电池编码制度及可追溯体系。

同时以补贴的方式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将逐渐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趋势预测9:低速电动车卷土重来

此前,依靠补贴政策支持,纯电动A0、A00级市场携低价、牌照优势对低速车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车用户,但由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对续航里程进行强制升级,车辆成本预计大幅提高,部分过于依赖补贴的车型将黯然退出。

与此同时,低速电动车凭借不依赖补贴、暂时还不需上牌的优势有望卷土重来,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对宽松的三四线城市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占领半壁江山。

低速电动车具备替代同级别燃油车的实力,但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续航虚标、电池衰减、中小企业产品无售后服务等也是突出问题,虽然占据了三四线城市,但低速电动车若想真正赢得消费群体的认可,有更广阔的发展,仍需在售后服务加大投入。

趋势预测10:渠道模式创新

新能源汽车各种销售推广模式层出不穷,包括直营、分销、运营等等,随着汽车渠道和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以电商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为了新的风口。

但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渠道模式有所差异。有分析指出,一二线市场的用户较为集中、普遍有购车用车经验,采取直营体验店的模式更被认可;而三四线城市用户相对分散,且很多首次购车,传统4S店模式信赖度更高。

此外,有些车辆和充电设施运营商通过向潜在用户提供用车或充电服务,顺便销售车辆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串联。

特斯拉车钥匙被破解,10秒就能把车开走

特斯拉车钥匙被破解,10秒就能把车开走

特斯拉车钥匙被破解,10秒就能把车开走,信息安全研究人员展示了一项技术,证明盗贼有机会通过网络盗走汽车,而对象正是目前最火爆的特斯拉。特斯拉车钥匙被破解,10秒就能把车开走。

特斯拉车钥匙被破解,10秒就能把车开走1

如今各路汽车不论是否新能源,越来越智能化似乎都成了宣传热点,然而数字智能化的背后意味着什么?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近日再次被曝出安全隐患,这次出问题的是“无钥匙进入系统”。

一位网安人员发现,通过中继攻击,只需10秒就能解锁一辆Model 3或Model Y。而这种方法操作起来并不难,只需要在车主手机(密钥卡)及车辆附近架上设备,就能伪装成车主打开车门、开走车辆。用到的技术软件和硬件加起来的成本,也就1000块左右,在网上都能买到。

目前,网安人员已经和特斯拉上报了这一漏洞。还未发现有人利用此方法偷窃特斯拉的案例。这次破解主要针对无钥匙进入系统使用的蓝牙低功耗(BLE)。

这是蓝牙技术中的一种,特点是超低功耗、成本低、短距离使用。常用在物联网智能设备上,比如智能门锁、智能家电、防丢器、健康手环等。

和经典蓝牙相比,它更适合传输小体量的数据,比如把监测到的心率血压值传到手机上。特斯拉无钥匙进入系统也是使用BLE,让手机或密钥卡与车辆通信。利用这一原理,网安人员使用中继攻击就能完成破解。

该方法需要将一台解码感应设备靠近车主的手机或密钥卡,采集相应的数字密码传输给汽车旁的接收设备,这时车辆会误以为接收设备就是密钥,经过简单操作后车门就能被打开了。

网安人员介绍,这种攻击方法需要利用蓝牙开发套件代码,该套件在网上花50美元(人民币约338元)就能买到。使用到的硬件设备花大约100美元(人民币约677元)也能从网上买到。

发现这一漏洞的网安人员目前已经向特斯拉披露了该问题,但工作人员表示,这不构成一个重大风险。而且这种方法不只限于攻击特斯拉汽车。

2019年,英国一项调查发现,有超过200种车型易受到这种攻击。就连家门上使用的智能锁,也能用此方法打开。由此,不少厂家也都想出了应对策略。

比如福特刚刚申请了车辆密钥卡中继攻击预防系统的专利。这是一种新的身份认证系统,可以判断出原始钥匙是否在车辆附近,从而阻断中继攻击。

现代汽车使用的办法是让无钥匙进入系统在设备静止时处于睡眠模式,从而阻止无线电信号的传输。市面上也有卖可以切断信号的钥匙盒,不过这种方法就不适用于手机解锁了。

特斯拉车钥匙被破解,10秒就能把车开走2

如今新能源车越来越普及,我们享受智能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可能也会面临网络技术的威胁,相信有不少用户会喜欢通过无钥匙进入系统,远程开启车辆。

近日,据媒体爆料,特斯拉车型可以被黑客入侵,入侵之后还能把车开走?

信息安全研究人员展示了一项技术,证明盗贼有机会通过网络盗走汽车,而对象正是目前最火爆的特斯拉。

这个技术是通过网络,重定车主手机或者钥匙卡与汽车之间的通信,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欺骗系统,让系统误以为车主就在车的附近,以至于可以将车辆开走。

而英国信息安全公司NCC集团首席安全顾问Sultan Qasim Khan表示,利用“中继攻击”的方式,10秒就可以打开特斯拉车门,硬件成本却只需要100美元,可谓犯罪成本很低。

此次对象是特斯拉,不代表其他的新能源车不会受到这样的困扰,好在技术的展示也提醒了个车企对于汽车网络安全,也需要有保障。

特斯拉车钥匙被破解,10秒就能把车开走3

或许是特斯拉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风头太盛,一些白帽子黑客总喜欢拿特斯拉当作展示技术水平的典型。

比如前几天又有网络安全公司宣布他们成功黑掉了几台特斯拉,而且还是最畅销的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

事情是这样,国外一家名为nccgroup的网络安全公司发文称,他们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成功“破解”了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不仅顺利打开车门,而且还能启动电机直接把车开走,而前后用时不过10秒左右。

这简直让一般偷车贼们直接高呼XX,虽然具体技术我们也深入讨论不了,但应用原理可以跟大家简单说下。

无钥匙进入,也方便“黑客”进入?

首先无钥匙进入这项功能大家都很熟悉,在具备这项功能的车上,通常我们把钥匙揣进自己兜里,只要站在车边让车辆感应到,即可解锁车门,以及更进一步启动车辆。

因为车钥匙就是一个信号发射器,车辆则是信号接收器。

但通常,我们停车锁车钥匙被带离车辆之后,受到距离限制车辆无法感应到钥匙自然也就无法解锁。

但此时若能通过一种“中继通信”的方式,继续放大车钥匙的信号发射范围,让车辆误以为钥匙就在车附近,那么黑客就能像开自己车一样,走到车边直接拉开车门了,甚至直接是启动车辆,做到真正的“无钥匙进入”。

根据nccgroup的测试,他们把车钥匙与车辆的'距离放大到超过30米远,而且还用了特斯拉iphone上蓝牙数字钥匙。

但结果是一样的,通过中继通信劫持信号再发射,在80毫秒的延迟之后,成功“解锁”了一辆特斯拉Model 3。

有趣的是,这种攻击手段,不仅时间够快,而且成本相当低。

根据nccgroup人员在接受彭博社的采访时表示,除了定制软件外,用以施行网络攻击的两枚硬件,在网上就买得到,总计硬件成本大约 100 美元。

而一旦中继通信建立起来,黑客只需“十秒钟”的时间…

普遍现象?

最关键的还是nccgroup的测试者还宣称,这种攻击方式不仅仅只对特斯拉有效,任何一种采用蓝牙BLE 进行通信的设备都能有效攻击。

而采用蓝牙BLE 进行通信恰恰也就是目前绝大部分车辆的无钥匙进入通信方式。

查了一下相关信息。

此前德国一家名为ADAC车辆安全机构,也以这种方式测试了大概500辆配备无钥匙系统的车型,结果是只有 5% ,约25台车型成功防御了这种攻击。

虽然没给出具体哪些车型没有通过测试,但ADAC最后给出的总结是:“偷车太容易了……”

而且ADAC也报出了他们用以破解无钥匙进入系统硬件设备的价格,同样是公开渠道可以售卖,且价格仅约 100 欧元…

可以说,对于拥有无钥匙进入功能的车辆来说,如此简单且成本低的攻击方式存在,简直是一个特大隐患了。

不过也有一些疑问,竟然存在如此简单粗暴的破解方式。那么是只能说明一些车企自身在软件安全性上的防御不够?还是说本身无钥匙进入这种技术就存在安全风险?

而针对这次“破解”事件,特斯拉目前还没有官方回应信息。

不过对于我们车主来说,如果你看到了这些信息之后确实有些“提心吊胆”的话,可以尝试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

比如,如果你日常只用车钥匙解锁无钥匙进入这项功能,那么只需要一个金属钥匙套或者铝箔包裹,为你的钥匙构建一个屏蔽信号的法拉第笼即可。

工程院院士呼吁重视增程和低速电动车!百人会第三日干货

车东西

文|Juice

开年规格最高的新能源大会进入到了第三天,今日,论坛的主题仍然聚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对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新一代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和新能源车的技术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司长童光毅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司长童光毅、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从总体上分析了目前电动汽车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风险,大众汽车、极星汽车、蔚来汽车及蜂巢能源等公司的高管分别从产品的各个层面探讨了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

在新一代汽车核心技术方面,英伟达、ADI、捷温集团等公司的高管也分别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公布了其最新的研究。

关于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策略问题,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长王秉纲、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等行业大咖也做了分享。

以下为今日论坛的干货内容:

一、动力电池安全为重中之重?政府、车企、电池厂共同提升电池安全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司长童光毅认为,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据初步统计,到2019年底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51.64万台,较2018年增长了12.7万台,增长32%;充电站近3.5万座,较2018年增长了约7千座,增长25%;私人配建的充电桩70.3万台,配建率近68%;累计建成城际快充充电站2千余座,覆盖高速公路近5万公里,连接了19个省170多个城市,形成了十纵十横两环的高速公路充电网。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司长童光毅发表讲话

除了充电桩增长迅速,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量也很快,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近120万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400万辆。

电动汽车的不断增长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事故,充电安全的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

充电安全主要分成三大块,第一是硬件的安全,公共充电桩会有检查人员定期前去检测,但尽管如此也应该认识到,仍然还有很多充电桩存在失修,电线裸露的风险。而车主装的家用充电桩的检修频率就更加小了,充电桩存在安全隐患也会引发风险。

第二是充电设备通信以及平台安全的问题,目前充电桩已经连成了完整的充电网络,但充电网络会存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漏洞,很可能会被黑客攻击,从而造成了充电设施控制系统故障、支付信息泄露等问题。

第三,在充电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方面,存在安全管理机制缺失、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水平低、配套消防设施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容易对充电设施运行造成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也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有以下结果方面:

第一,能源局从2016年开始组织了各种充电运营单位开展充电设施的隐患排查工作,排查了充电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第二,初步建成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第三,多次举办车桩的互操作性测试,提升了充电设施的安全服务水平;第四,建立了国家级、地方级、企业级三级充电设施信息平台;第五,编制了《电动汽车安全指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国家溯源管理平台,已经接入了296万辆电动汽车,接入平台的电动汽车在事故前十天会收到平台的预警提醒,准确率达到了70%。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

在车辆燃烧事故当中,三元锂电池事故率占比最高,达到89%。通过对车辆的信息随时进行监控,平台可以准确的对各个厂商电池的事故率进行分析。对于事故率比较高的企业,孙逢春表示,将会直接上报工信部,工信部则会对这些企业作出处理决定。

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亚洲创新中心技术负责人顾功尧分享了其在电芯碰撞方面的研究,他认为由碰撞引发的热失控是导致动力电池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众目前和清华大学的汽车碰撞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已经做了几百个碰撞试验。顾功尧表示,通过碰撞试验,他们发现通过不同的方向的不同力去挤压不同的电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后续还需要建立更加精细的模型继续进行测试,之后,他们仍然将会和清华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蔚来汽车电动力工程高级副总裁黄晨东分享了他们在车辆电池包上的安全策略,蔚来建立了一套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一个实时监控的管理系统,通过云端把他们连接起来。同时,蔚来还将每个电池包、电芯、模组的数据都收集了起来,数据全程监控。

极星中国区总裁吴震皓表示,极星采用了密封性更好的硬壳方形电池,对电池内部的模块进行特殊的设计,如果单体出现热失控或温度过高,他们会在毫秒之内切断连接,防火材料可以保护其他单体不受影响。

▲极星中国区总裁吴震皓

除此之外,极星还在车身准备了一个小的安全模块,这个模块可以用来保护电池槽。极星汽车也建立了实时监控系统,对电芯进行监控和实时分析,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做出及时的预案。

最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杨红新也对电池制造方面的安全问题做了分析。他表示,在生产动力电池的过程中,他们将会从三方面出发。

首先将加强环境控制,提升工厂的环境标准;其次用高效智能的设备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最后将会采用AI技术来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数字化。

二、电池管理系统迎来升级?自动驾驶将进一步发展

ADI?公司电池管理系统事业部总经理Herman Eiliya在新一代汽车核心技术论坛上分享了其在BMS电池管理系统方面的成绩。

ADI?的电池管理系统对于电池的测量非常准确,误差在1%左右,因此,对于电池的预测也更加准确。

▲ADI?公司电池管理系统事业部总经理Herman Eiliya

除此之外,ADI还将推出无线BMS电池管理系统。有了无线电池管理系统,ADI就能做到对电池进行时刻监测,减少了人工监测的成本。而且,采用了无线电池管理系统之后,车辆内部的线束将会大幅度减少,车内的空间也会更大。

Herman Eiliya表示,这种无线电池管理系统可以针对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做不同的更改。

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张建中则介绍了英伟达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布局。在机器人方面,英伟达提供了一套从端到端的全系列的全栈软件系统,自动驾驶同样可以利用这套系统。

▲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张建中

张建中表示,他们目前设计出了很多方案给开发者,开发者可以用自己的数据再去强化和增强方案。但要将这些方案搬到车上去难度还是很大的,首先就是现有自动驾驶芯片的算力不足。

英伟达刚刚推出了新的芯片——Orin,这颗芯片的算力已经达到了200TOPS,但很多客户在设计他们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时候,只用一颗Orin芯片,算力可能还不够,还需要借助于英伟达的GPU,这样算力才会更加强大。

目前,英伟达硅谷总部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能够在开放的、复杂的交通环境中运行了。

捷温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电子事业部亚洲区执行董事兼中国区总经理徐辉则将目光聚焦到了“热管理”上,她分别介绍了电池热管理和车内热管理。

▲捷温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电子事业部亚洲区执行董事兼中国区总经理徐辉

动力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是20—35摄氏度,但维持这一温度难度非常大,所以需要对电池进行热管理。电池的热管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高温热管理,一部分是低温热管理。

除了电池热管理之外,车内也需要进行热管理,不同的人群,女性、男性对于车内温度的要求都不一样,现在车内的温度控制就靠单一的中央空调,但是中央空调并不灵活也不智能,还有比较大的能耗。

捷温研发了一个最新的系统ClimateSense,是一个智能的小气候带,可以根据不同的输入自动调整内饰各个部分和身体不同位置的需求来调节温度。

通过这套系统,车内人员可以达到非常好的舒适性,同时可以减少很多不需要的加热或者制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中央空调的使用率,节省很多的能耗。

三、纯电还是主要方向?增程式和氢燃料电池车也有市场

除了对电动车的安全和新一代的技术开发进行讨论,百人会今日还举办了一个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论坛,对今后新能源车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分享了他对于纯电动汽车的看法。他认为,补贴退坡之后,应该能根据不同的车型特点来破解里程焦虑的问题。

王秉刚将纯电动汽车分成了两大类,第一类叫做普及型,是以城市出行为主,买车就是为了城市出行,这种车续驶里程300公里就足够用了。这种车的成本基本上已经具备跟同级燃油车竞争的条件,没有补贴,这种车的购车价钱也跟普通燃油车很接近。

第二类叫做高端型,是性能比较突出的车型,要求续驶里程比较高,至少需要400公里、500公里甚至更高,这种车型会搭载很多新兴技术,与燃油车相比性能也非常突出,选择购买这种车的人群对于补贴的需求也不是非常强烈。

除了这些,他还对纯电汽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电动汽车要做到零火灾,提升动力电池的质量,另外,在出租车等运营车辆上可以推广换电模式,城市公交电动化要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发展电动化,就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好,只有普及了基础设施才能进一步普及电动汽车,还要找到各个细分市场,让电动汽车渗入到生活中。

最后,王秉刚认为车企推广生产新能源车不能闭门造车,要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发展电动汽车要坚持节能减排,而长里程的纯电动车并不节能减排,现在车子用的电主要是燃煤发电,长里程的纯电动车耗电更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

他还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并不能真正的实现节能减排,首先这种车型有纯电动与内燃机两套完整系统,所以这个车子更重,耗能也更多。

根据权威单位的统计,70%的插电式用户是不充电的,就把它当燃油车来使用,所以它费油,排放有增无减,有的还把电池卖掉,这样拿到卖电池的钱,又加上补贴、牌照的优惠,大量的优惠造成了热销的假象。

杨裕生还表示微小型车可以实现节能减排,但低速车应该加强管理。微小型纯电动车电池少、安全性高,车子比较轻、耗电也少,能够实现节能减排。

低速电动车主要出现在三四线城市、城镇结合部以及农村,这种车在夜间充电几个小时,7-8度电就能行驶100公里,目前公安部认为高速与低速车并行,不好管理,所以目前还没有相关政策推出。

他认为可以把低速车限制在三四线城市、城镇结合部和农村来行驶,同时给低速车上专用的粉色牌照,让用户去考某一级的驾驶证,政府出台低速车的标准,来保证车辆的生产质量,并且要要求低速车主上保险,保证人民利益。

另外,杨裕生还认为,增程式电动汽车最适合进行市场化,这种车电池组不会过充过放,寿命延长,安全性高;且不需要大量的电池,及时补贴退坡影响也不大;不用外充电能够减少充电桩建设的工作量;燃油车生产及加油设施全部继承,便于发展。

此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则分享了中国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的内容。他表示,目前氢能燃料电池采用和发展主要是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胶东湾),这些地区都有经济条件、产业发展条件以及战略机遇。随着冬奥会的开展,北京也将会增加氢能燃料电池汽车。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

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集中在商用车领域,张家口市已经部署了一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这些车目前的运行状况非常好,冬季运行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氢能需要通过水来分解,张家口市比较缺水,但是从实际数据来看,2022年冬奥会将会部署2000辆燃料电池车,这些车一年的氢气消耗量大概是1万吨,它所使用、消耗的水大概是1500人每年的生活用水量,所以不会对当地的生活用水造成太大的影响。

结语:新能源车将会进入正轨

此前我国的新能源车的发展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发展态势,车企过渡依赖政府补贴,而车辆的质量问题又一直被人所诟病,车辆自燃的事故时有发生。

但本届百人会则看到了车企和供应商都在车辆的研发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对于车辆的质量更加重视。

除此之外,工信部部长苗圩在现场直白地说道,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不会进一步退坡,这说明补贴还会退坡但不会完全取消,不过多个车企的负责人也表达了,他们对于补贴退步已经做好了准备。

总的来看,多数新能源车企已经撑过了最艰难的2019年,随着整车厂电动汽车生产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增强,市场对于电动汽车接受度的提高,电动汽车产业有望在2020年进入恢复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盘点:高温天气,用车需谨慎

今天,老王给大家盘点一下过去一阵子的几起新能源车型自燃事故。因为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不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型,大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一定要警惕高温。尤其是进入六月份,以及接下来的七八月高温天气。

自燃车型:理想ONE

自燃事件:5月8日中午11点30分,一辆理想ONE在湖南长沙街头发生了发动机盖冒烟着火现象。随后消防人员对该车进行了灭火处理,从事发现场流出的视频来看,着火点疑似发生在发动机的位置,车辆发动机盖区域损毁严重,整个头部几乎被烧的面目全非,但车辆底盘和后半部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官方回应:5月21日,理想汽车就5月8日理想ONE起火事件发布官方声明,声明中表示此次起火原因为“前机舱右下部的排气管前段表面附着了外来异物”,通过追查在4月28日,自燃的这台理想ONE在交付中心的整备过程中,交付中心工作人员在发动机舱周围铺上了防护垫,用于保护车辆,这是汽车售前检查或售后维修的常规动作。然而,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防护垫遗留在机舱内。随后在安装增程器保护罩时,工作人员未注意到遗留的异物(防护垫),导致异物被封存在机舱内部。

自燃车型:郑州日产帅客EV

自燃事件:在理想ONE自燃的同一天,一辆郑州日产帅客EV在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某充电站发生自燃,现场监控视频显示,帅客EV正插着充电插头,起初车辆出现了类似燃放鞭炮的声音,随后底部冒出滚滚浓烟并喷出火焰,随即火势开始蔓延。

官方回应:截至发稿前,郑州日产并未对此事做出回应,不过5月9日,东莞发改局约谈了某充电站,调查火灾事故并对有关各方提出自查整改要求。

自燃车型:广汽新能源Aion S(埃安S)

自燃事件:5月18日,几段记录了广汽新能源Aion S自燃的视频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据悉,自燃事件发生在广州市天河区杨桃公园附近的停车场。从广汽新能源Aion S车身上贴有的“ON TIME”标识来看,这台车来自于广汽新能源共享出行品牌如祺出行公司旗下的网约车。

官方回应:5月18日当天,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做出回应:“广汽新能源Aion S自燃事件或与后备厢内的消毒水有关,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研中。”而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肖勇表示:“现场的环境状况较为复杂,起火的真实原因仍需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查。”截止发稿前,官方尚未公布最终的调查结果。

自燃车型:比亚迪秦Pro EV

自燃事件:5月28日,一辆比亚迪秦Pro EV在位于深圳市的某公共充电站发生自燃。根据网友的爆料,这辆车是在凌晨4点左右充完电,随后移至旁边的停车位,并于凌晨6点左右发生了自燃。通过社交媒体上曝光的视频可以看到,比亚迪秦Pro EV的起火点来自于车辆左侧底盘,且从火势扩散十分迅速。

官方回应:截至发稿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比亚迪官方对此事暂无回应。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此前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刀片电池将改变行业对三元锂电池的依赖,将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回归正道,并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

最后,老王提醒大家,不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型,大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一定要警惕高温。尤其是进入六月份,以及接下来的七八月高温天气。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五部门: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易车讯 4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强化数据安全保护。企业要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企业要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活动,以及数据出境安全管理:

强化组织保障。企业要明确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的负责部门,统筹推进本企业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完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行监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质量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

规范产品安全性设计。企业要制定产品安全性设计指导文件,并根据已销售车辆暴露的安全问题持续修订完善。安全性设计指导文件可细分为整车级、系统级、零部件级,包含但不限于整车功能安全、动力电池安全、使用操控安全、充换电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

强化供应商管理。企业要对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整车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提出明确的产品安全指标要求,制定供应商质量体系评价制度,强化供应商评估。鼓励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积极配合开放与产品安全、质量分析等相关的必要数据协议。

严格生产质量管控。企业要建立完备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合理设置安全质量监控节点,积极提高在线检测能力。产品下线时按照标准要求开展涉水抽检、路试抽检,并重点开展整车绝缘、充放电、淋雨等测试,检测数据存档期限不低于产品预期生命周期。

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水平。企业要积极与动力电池供应商开展设计协同,持续优化整车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匹配以及热管理策略,明确动力电池使用安全边界,提高动力电池在碰撞、振动、挤压、浸水、充放电异常等状态下的安全防护能力。鼓励企业研究应用热失控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和早期抑制及灭火措施。

开展运行安全状态监测。企业要落实安全监测主体责任,自建或委托第三方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平台。企业要按照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用户的协议,对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并按照相关标准要求上传监测数据,确保上传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监测数据不得违法违规使用。

强化运行数据分析挖掘。鼓励企业加强对车辆运行数据的分析挖掘,梳理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安全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持续优化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安全性能。鼓励积极研究应用先进安全预警方法,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能力。

建立隐患车辆排查机制。鼓励企业加强车辆运行安全状态隐患排查,及时跟踪和确认长时间离线车辆的安全状态,妥善处理大面积聚集停放、频繁报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

加强服务网点建设。企业要合理布局售后服务网点和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专用检测工具与设备,提升服务人员安全服务意识,确保各服务网点具有必要的售后服务和应急处理能力。各服务网点要设置独立的动力电池检测维修区域,落实防火分隔措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优化维护保养服务。鼓励企业细化产品维护保养项目,及时通知用户进行维护保养,在维修保养时加强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检测,并结合车辆使用年限、行驶里程、故障报警信息等开展安全隐患抽样检测,及时发现产品安全隐患并妥善处理。同时,企业要依法公开其生产车型的有关维修技术信息。

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车辆。鼓励企业通过驾乘操作规范手册、视频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的用车养车习惯。明确告知消费者安全注意事项,指导消费者熟悉电池安全使用边界、车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发生起火燃烧等事故的常见征象等,掌握逃生自救技能,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建立完善客户档案制度,确保及时精准确定缺陷汽车产品范围。

完善应急响应服务。企业要建立完善不同车型及不同使用场景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法和预案,建立“7×24小时”全天候事故应急响应通道,明确告知消费者应急报警方式,及时、准确接收用户报警信息,并进行记录和妥善处理,积极降低事故损失。

深化事故调查分析。企业要加强事故报告和深化调查分析,当车辆发生起火燃烧、涉嫌失控等安全事故时,应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开展事故调查,深入研判事故原因,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完整、准确提交车辆事故相关数据、事故分析报告。

开展问题分析改进。企业要重点管控单车型或同产品技术平台重复出现的同类事故,并开展深度调查和原因分析。其中,因设计或系统性原因导致的车辆事故,要对相应车型采取改进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车辆事故,应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并在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予以告知、培训。

履行召回法定义务。企业要加强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等缺陷线索的收集和调查分析,如实向相关部门报告调查分析结果。对于确认存在缺陷的产品,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主动实施召回,切实履行召回法定义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企业要依法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车联网卡实名登记、汽车产品安全漏洞管理等要求。对车辆网络安全状态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网络攻击、入侵等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

强化数据安全保护。企业要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企业要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活动,以及数据出境安全管理。

落实个人信息安全防护。企业要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制定内部管理和操作规程,对个人信息实行分类管理,并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

加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提高安全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本意见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安全体系,提高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各零部件供应商、售后服务等相关企业要协同做好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共同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统筹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信息共享和事中事后监管。对于发生重大或典型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将依法依规采取约谈、公开通报、责令限期整改等措施。各地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指导企业按照意见精神做好落实,依法依规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共同做好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

营造良好氛围。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技术支撑作用。鼓励行业组织研究建立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积极宣扬先进典型,适时曝光负面案例。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为新能源汽车安全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