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口扫描原理与实现_实验三端口扫描实验

hacker|
104

端口数从多少到多少,是分配的TCP端口和UDP端口

电脑端口知识

端口便是计算机与外部通信的途径,没有它,计算机便又聋又哑。一个端口就是一个潜在的通信通道,也就是一个入侵通道。

先说服务,我们首先要明白“连接”和“无连接”的概念。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打电话和写信。两个人如果要通电话,得首先建立连接——即拨号,等待应答后才能相互传递信息,最后还要释放连接——即挂电话。写信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地址姓名填好以后直接往邮筒一扔,收信人就能收到。

因特网上最流行的协议是TCP/IP协议,需要说明的是,TCP/IP协议在网络层是无连接的(数据包只管往网上发,如何传输和到达以及是否到达由网络设备来管理)。而我们一旦谈“端口”,就已经到了传输层。协议里面低于1024的端口都有确切的定义,它们对应着因特网上常见的一些服务。这些常见的服务可以划分为使用TCP端口(面向连接如打电话)和使用UDP端口(无连接如写信)两种。

使用TCP端口常见的有:

ftp:定义了文件传输协议,使用21端口。常说某某主机开了 ftp服务便是文件传输服务。下载文件,上传主页,都要用到ftp服务。

telnet:你上BBS吗?以前的BBS是纯字符界面的,支持BBS的服务器将23端口打开,对外提供服务。其实Telnet的真正意思是远程登陆:用户可以以自己的身份远程连接到主机上。

smtp:定义了简单邮件传送协议。现在很多邮件服务器都用的是这个协议,用于发送邮件。服务器开放的是25端口。

http:这可是大家用得最多的协议了——超文本传送协议。上网浏览网页就需要用到它,那么提供网页资源的主机就得打开其80端口以提供服务。我们常说“提供www服务”、“Web服务器”就是这个意思。

pop3:和smtp对应,pop3用于接收邮件。通常情况下,pop3协议所用的是110端口。在263等免费邮箱中,几乎都有pop3收信功能。也就是说,只要你有相应的使用pop3协议的程序(例如Foxmail或Outlook),不需要从Web方式登陆进邮箱界面,即可以收信。

使用UDP端口常见的有:

DNS:域名解析服务。因特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有一个网络地址与之对应,这个地址就是我们常说的IP地址,它以纯数字的形式表示。然而这却不便记忆,于是出现了域名。访问主机的时候只需要知道域名,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变换由DNS服务器来完成。DNS用的是53端口。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使用161端口,是用来管理网络设备的。由于网络设备很多,无连接的服务就体现出其优势。

聊天软件Oicq:Oicq的程序既接受服务,又提供服务,这样两个聊天的人才是平等的。oicq用的是无连接的协议,其服务器使用8000端口,侦听是否有信息到来;客户端使用4000端口,向外发送信息。如果上述两个端口正在使用(有很多人同时和几个好友聊天),就顺序往上加。

以上是计算机常用的一些端口,此外还有很多端口,由于我们这次实验没用到,所以就不一一介绍了。

1、端口的扫描

端口扫描的方法现在有N种,最常用,也是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在任务栏里点开始、运行框里输入cmd,出现一个DOS框,输入netatat –an,那么你电脑目前所有的端口状况就一览无余。

2、端口的关闭

l 3389端口的关闭:

首先说明3389端口是windows的远程管理终端所开的端口,它并不是一个木马程序,请先确定该服务是否是你自己开放的。如果不是必须的,请关闭该服务。

方法:

在我的电脑上点右键选属性--远程,将里面的远程协助和远程桌面两个选项框里的勾去掉。

l 4899端口的关闭:

首先说明4899端口是一个远程控制软件(remote administrator)服务端监听的端口,他不能算是一个木马程序,但是具有远程控制功能,通常杀毒软件是无法查出它来的,请先确定该服务是否是你自己开放并且是必需的。如果不是请关闭它。

方法:

请在开始--运行中输入cmd,然后cd C:\winnt\system32(你的系统安装目录),输入r_server.exe /stop后按回车。然后再输入r_server /uninstall /silence,到C:\winnt\system32(系统目录)下删除r_server.exe admdll.dll radbrv.dll三个文件

l 139端口的关闭

139端口是NetBIOS Session端口,用来文件和打印共享

方法:

在“网络和拨号连接”中“本地连接”中选取“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进入“高级TCP/IP设置”“WINS设置”里面有一项“禁用TCP/IP的NETBIOS”,打勾就关闭了139端口。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可以在各项服务属性设置中设为“禁用”,以免下次重启服务也重新启动,端口也开放了。

l 113端口木马的清除

这是一个基于irc聊天室控制的木马程序。

1.首先使用netstat -an命令确定自己的系统上是否开放了113端口。

2.使用fport命令察看出是哪个程序在监听113端口。

例如我们用fport看到如下结果:

Pid Process Port Proto Path\system32\vhos.exe

我们就可以确定在监听在113端口的木马程序是vhos.exe而该程序所在的路径为c:\winnt\system32下。

3.确定了木马程序名(就是监听113端口的程序)后,在任务管理器中查找到该进程,并使用管理器结束该进程。

4.在开始-运行中键入regedit运行注册表管理程序,在注册表里查找刚才找到那个程序,并将相关的键值全部删掉。

5.到木马程序所在的目录下删除该木马程序。(通常木马还会包括其他一些程序,如rscan.exe、psexec.exe、ipcpass.dic、ipcscan.txt等,根据木马程序不同,文件也有所不同,你可以通过察看程序的生成和修改的时间来确定与监听113端口的木马程序有关的其他程序)

6.重新启动机器。

l 限制端口的方法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您可以限制所有的端口,因为您根本不必让您的机器对外提供任何服务;而对于对外提供网络服务的服务器,我们需把必须利用的端口(比如WWW端口80、FTP端口21、邮件服务端口25、110等)开放,其他的端口则全部关闭。

1、右键点击“网上邻居”,选择“属性”,然后双击“本地连接” ,弹出“本地连接状态”对话框。

2、点击[属性]按钮,弹出“本地连接属性”,选择“此连接使用下列项目”中的“Internet协议(TCP/IP)”,然后点击[属性]按钮。

3、在弹出的“Internet协议(TCP/IP)”对话框中点击[高级]按钮。在弹出的“高级TCP/IP设置”中,选择“选项”标签,选中“TCP/IP筛选”,然后点击[属性]按钮。

4、在弹出的“TCP/IP筛选”对话框里选择“启用TCP/IP筛选”的复选框,然后把左边“TCP端口”上的“只允许”选上

这样,您就可以来自己添加或删除您的TCP或UDP或IP的各种端口了。

添加或者删除完毕,重新启动机器以后,您的服务器就被保护起来了。

最后提醒,如果您只上网浏览的话,可以不添加任何端口。但是要利用一些网络联络工具,比如OICQ的话,就要把“4000”这个端口打开,同理,如果发现某个常用的网络工具不能起作用的时候,请搞清它在您主机所开的端口,然后在“TCP/IP筛选”中添加端口即可。

端口扫描器SATAN

一:TCP/IP相关问题

连接端及标记

IP地址和端口被称作套接字,它代表一个TCP连接的一个连接端。为了获得TCP服务,必须在发送机的一个端口上和接收机的一个端口上建立连接。TCP连接用两个连接端来区别,也就是(连接端1,连接端2)。连接端互相发送数据包。

一个TCP数据包包括一个TCP头,后面是选项和数据。一个TCP头包含6个标志位。它们的意义分别为:

SYN: 标志位用来建立连接,让连接双方同步序列号。如果SYN=1而ACK=0,则表示该数据包为连接请求,如果SYN=1而ACK=1则表示接受连接。

FIN: 表示发送端已经没有数据要求传输了,希望释放连接。

RST: 用来复位一个连接。RST标志置位的数据包称为复位包。一般情况下,如果TCP收到的一个分段明显不是属于该主机上的任何一个连接,则向远端发送一个复位包。

URG: 为紧急数据标志。如果它为1,表示本数据包中包含紧急数据。此时紧急数据指针有效。

ACK: 为确认标志位。如果为1,表示包中的确认号时有效的。否则,包中的确认号无效。

PSH: 如果置位,接收端应尽快把数据传送给应用层。

TCP连接的建立

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面向连接表示两个应用端在利用TCP传送数据前必须先建立TCP连接。 TCP的可靠性通过校验和,定时器,数据序号和应答来提供。通过给每个发送的字节分配一个序号,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发送应答,TCP协议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数据序号用来保证数据的顺序,剔除重复的数据。在一个TCP会话中,有两个数据流(每个连接端从另外一端接收数据,同时向对方发送数据),因此在建立连接时,必须要为每一个数据流分配ISN(初始序号)。为了了解实现过程,我们假设客户端C希望跟服务器端S建立连接,然后分析连接建立的过程(通常称作三阶段握手):

1: C --SYN XXà S

2: C ?-SYN YY/ACK XX+1------- S

3: C ----ACK YY+1--à S

1:C发送一个TCP包(SYN 请求)给S,其中标记SYN(同步序号)要打开。SYN请求指明了客户端希望连接的服务器端端口号和客户端的ISN(XX是一个例子)。

2:服务器端发回应答,包含自己的SYN信息ISN(YY)和对C的SYN应答,应答时返回下一个希望得到的字节序号(YY+1)。

3:C 对从S 来的SYN进行应答,数据发送开始。

一些实现细节

大部分TCP/IP实现遵循以下原则:

1:当一个SYN或者FIN数据包到达一个关闭的端口,TCP丢弃数据包同时发送一个RST数据包。

2:当一个RST数据包到达一个监听端口,RST被丢弃。

3:当一个RST数据包到达一个关闭的端口,RST被丢弃。

4:当一个包含ACK的数据包到达一个监听端口时,数据包被丢弃,同时发送一个RST数据包。

5:当一个SYN位关闭的数据包到达一个监听端口时,数据包被丢弃。

6:当一个SYN数据包到达一个监听端口时,正常的三阶段握手继续,回答一个SYN ACK数据包。

7:当一个FIN数据包到达一个监听端口时,数据包被丢弃。"FIN行为"(关闭得端口返回RST,监听端口丢弃包),在URG和PSH标志位置位时同样要发生。所有的URG,PSH和FIN,或者没有任何标记的TCP数据包都会引起"FIN行为"。

二:全TCP连接和SYN扫描器

全TCP连接

全TCP连接是长期以来TCP端口扫描的基础。扫描主机尝试(使用三次握手)与目的机指定端口建立建立正规的连接。连接由系统调用connect()开始。对于每一个监听端口,connect()会获得成功,否则返回-1,表示端口不可访问。由于通常情况下,这不需要什么特权,所以几乎所有的用户(包括多用户环境下)都可以通过connect来实现这个技术。

这种扫描方法很容易检测出来(在日志文件中会有大量密集的连接和错误记录)。Courtney,Gabriel和TCP Wrapper监测程序通常用来进行监测。另外,TCP Wrapper可以对连接请求进行控制,所以它可以用来阻止来自不明主机的全连接扫描。

TCP SYN扫描

在这种技术中,扫描主机向目标主机的选择端口发送SYN数据段。如果应答是RST,那么说明端口是关闭的,按照设定就探听其它端口;如果应答中包含SYN和ACK,说明目标端口处于监听状态。由于所有的扫描主机都需要知道这个信息,传送一个RST给目标机从而停止建立连接。由于在SYN扫描时,全连接尚未建立,所以这种技术通常被称为半打开扫描。SYN扫描的优点在于即使日志中对扫描有所记录,但是尝试进行连接的记录也要比全扫描少得多。缺点是在大部分操作系统下,发送主机需要构造适用于这种扫描的IP包,通常情况下,构造SYN数据包需要超级用户或者授权用户访问专门的系统调用。

三:秘密扫描与间接扫描

秘密扫描技术

由于这种技术不包含标准的TCP三次握手协议的任何部分,所以无法被记录下来,从而不比SYN扫描隐蔽得多。另外,FIN数据包能够通过只监测SYN包的包过滤器。

秘密扫描技术使用FIN数据包来探听端口。当一个FIN数据包到达一个关闭的端口,数据包会被丢掉,并且回返回一个RST数据包。否则,当一个FIN数据包到达一个打开的端口,数据包只是简单的丢掉(不返回RST)。

Xmas和Null扫描是秘密扫描的两个变种。Xmas扫描打开FIN,URG和PUSH标记,而Null扫描关闭所有标记。这些组合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所谓的FIN标记监测器的过滤。

秘密扫描通常适用于UNIX目标主机,除过少量的应当丢弃数据包却发送reset信号的操作系统(包括CISCO,BSDI,HP/UX,MVS和IRIX)。在Windows95/NT环境下,该方法无效,因为不论目标端口是否打开,操作系统都发送RST。

跟SYN扫描类似,秘密扫描也需要自己构造IP 包。

间接扫描

间接扫描的思想是利用第三方的IP(欺骗主机)来隐藏真正扫描者的IP。由于扫描主机会对欺骗主机发送回应信息,所以必须监控欺骗主机的IP行为,从而获得原始扫描的结果。间接扫描的工作过程如下:

假定参与扫描过程的主机为扫描机,隐藏机,目标机。扫描机和目标记的角色非常明显。隐藏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在扫描机扫描目的机的时候,它不能发送任何数据包(除了与扫描有关的包)。

采用tcp syn扫描的方法进行端口扫描,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

呵呵,我来简单回答一下吧!

首先你搞错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syn扫描这种东西,只有tcp扫描和udp扫描。而tcp扫描一般是使用tcp的syn数据包来进行的,也就是不严格地说,你说的这两个是同一个东西,呵呵!

所以我在这里详细地解释一下tcp扫描和udp扫描以及它们的区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tcp端口扫描是通过syn数据包进行的,用于扫描目标机器的端口上是否存在程序监听,通常意义上,普通个人机器上的某个端口如果有程序监听的话,那么它一般是系统漏洞。由于tcp是一个有连接的可靠协议,所以要使用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三次握手的报文分别是(syn)、(ack

syn)和(ack)。进行端口扫描时,首先向对方主机的某一端口发送(syn)报文,如果对方这一端口上有程序在监听(或者说存在漏洞),则回复(syn

ack)报文,否则回复(rst)报文。据此就可以判断对方端口上是否有程序在监听了,或者是否存在漏洞了。

udp端口扫描是通过普通数据包进行的,也是用于扫描对方端口上是否有程序在运行,就像上面所说的,如果普通个人机器上存在这样的端口,那一般也是系统漏洞。但对于udp来说,不存在监听这个概念,因为它是无连接不可靠的协议,发送数据包过去以后,通常也不会有任何的对等回应。因此,udp端口扫描主要是检测是否存在icmp端口不可达数据包。若该数据包出现,则说明对方这一端口上没有程序在监听,或者说该端口不存在漏洞,否则就说明该端口上有程序在监听,或者说存在漏洞。

呵呵,现在可以总结一下他们的区别了,主要是以下几点:

1.

tcp是有连接的协议,而udp是无连接的;

2.

tcp扫描检测(ack

syn)或者是(rst)报文,而udp检测icmp端口不可达报文;

3.

tcp协议是可靠但低效的,可以有效进行端口扫描,范围广,效率低,可以应用于任何网络中;udp协议时不可靠但高效的,范围小,效率高,一般应用于局域网内部,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udp端口扫描的结果准确度会越来越差,极端情况是,如果对internet使用udp端口扫描,所得到的结果一定不准确。

呵呵,回答完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查看远程服务器的某一端口是否开启

工具/原料

nc

telnet

方法/步骤

1、首先端口分tcp、udp之分,所以同一个端口号还有tcp协议和udp协议之分。

2、最常见的工具是telnet,但是telnet使用的是tcp协议,换句话说telnet只能检测tcp的这个端口打开了没。

3、假设要看192.192.193.211这个IP的tcp 22端口是否打开,则运行telnet 192.192.193.211 22 来查看,如果出现下列信息,则表示该端口已打开。

4、如果出现下面信息,表是该端口未打开。

5、除了telnet以外,还有一个命令nc也可查看端口是否打开。

6、同样查看tcp 22端口是否打开,可以运行nc  -z 192.192.193.211 22,打开着就会出现下列信息:

7、那如果想要查看udp 22 端口是否打开,运行 nc –uz 192.192.193.211 22, 打开这就会出现这些信息:

8、如果查询的端口没有打开,会出现以下输出:

8、nc 还可以一次性查看多了端口,例如:

求助高手vb6.0用winsock的TCP/UDP进行端口扫描和一对多通讯的问题怎么解决

Private Sub Form_Load()

'将 LocalPort 属性设置为一个整数。然后调用 Listen 方法。

tcpServer.LocalPort = 1001

tcpServer.Listen

frmClient.Show '显示客户端的窗体。

End Sub

Private Sub tcpServer_ConnectionRequest _

(ByVal requestID As Long)

'检查控件的 State 属性是否为关闭的。如果不是,在接受新的连接之前先关闭此连接。

If tcpServer.State sckClosed Then

tcpServer.Close

End If

'接受具有 requestID 参数的连接。

tcpServer.Accept requestID

End Sub

Private Sub txtSendData_Change()

'名为 txtSendData 的 TextBox 控件中

'包含了要发送的数据。当用户往文本框中键入数据时,使用 SendData 方法发送输入的字符串。

tcpServer.SendData txtSendData.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tcpServer_DataArrival _

(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为进入的数据声明一个变量。

'调用 GetData 方法,并将数据赋予名为 txtOutput的 TextBox 的 Text 属性。

Dim strData As String

tcpServer.GetData strData

txtOutPut.Text = strData

End Sub

frmClient:

Private Sub Form_Load()

'Winsock 控件的名字为 tcpClient。

'注意:要指定远程主机,可以使用

' IP 地址(例如:"121.111.1.1"),也可以使用

'计算机的“好听的名字”如下所示。

tcpClient.RemoteHost = "127.0.0.1"

tcpClient.RemotePort = 1001

End Sub

Private Sub cmdConnect_Click()

'调用 Connect 方法,初始化连接。

tcpClient.Connect

End Sub

Private Sub txtSend_Change()

tcpClient.SendData txtSend.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tcpClient_DataArrival _

(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Dim strData As String

tcpClient.GetData strData

txtOutPut.Text = strData

End Sub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包括什么??

系统地说应是:培养掌握系统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与病毒防范、黑客攻击手段分析与防范技术,能熟练应用信息安全产品,熟悉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具有开发、维护和管理信息安全系统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主要课程如下:

第1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1.1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

1.2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内容

1.2.1计算机外部安全

1.2.2计算机内部安全

1.2.3计算机网络安全

1.3OSI信息安全体系

1.3.1安全服务

1.3.2安全机制

1.4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策略

1.4.1安全策略

1.4.2人、制度和技术之间的

关系

1.5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1.5.1避错和容错

1.5.2容错设计

1.5.3故障恢复策略

习题1

第2章密码与隐藏技术

2.1密码技术概述

2.2古典加密方法

2.2.1代替密码

2.2.2换位密码

2.2.3对称加密体制

2.3数据加密标准DES

2.3.1DES算法描述

2.3.2DES算法加密过程

2.3.3DES算法解密过程

2.3.4三重DES算法

2.4高级加密标准AES

2.4.1AES算法数学基础

2.4.2AES算法概述

2.4.3AES算法加密过程

2.4.4AES算法解密过程

2.4.5AES算法安全性

2.5公开密钥体制

2.6RSA算法

2.6.1RSA算法数学基础

2.6.2RSA算法基础

2.6.3RSA算法过程

2.6.4RSA算法安全性

2.7NTRU算法

2.7.1NTRU算法数学基础

2.7.2NTRU算法描述

2.7.3NTRU算法举例

2.8对称加密体制与公开密钥体制

比较

2.9信息隐藏技术

2.10数字水印

2.10.1数字水印的通用模型

2.10.2数字水印主要特性

2.10.3数字水印分类

2.10.4典型数字水印算法

2.10.5数字水印应用

2.10.6数字水印攻击

习题2

第3章数字签名与认证

3.1数字签名概述

3.1.1数字签名原理

3.1.2数字签名标准DSS

3.1.3PGP电子邮件加密

3.2单向散列函数

3.2.1单向散列函数特点

3.2.2MD5算法

3.2.3SHA算法

3.2.4SHA-1与MD5的

比较

3.3Kerberos身份验证

3.3.1什么是Kerberos

3.3.2Kerberos工作原理

3.4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

3.4.1数字证书

3.4.2PKI基本组成

3.4.3对PKI的性能要求

3.4.4PKI的标准

3.5用户ID与口令机制

3.5.1用户认证ID

3.5.2不安全口令

3.5.3安全口令

3.5.4口令攻击

3.5.5改进方案

3.6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3.6.1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组成

3.6.2指纹识别

3.6.3虹膜识别

3.6.4其他生物识别技术

3.7智能卡

习题3

第4章计算机病毒与黑客

4.1计算机病毒概述

4.1.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4.1.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4.1.3计算机病毒的产生

原因

4.1.4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途径

4.1.5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4.1.6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现象

4.1.7计算机病毒程序的一般

构成

4.2计算机病毒制作技术

4.3计算机杀毒软件制作技术

4.4蠕虫病毒分析

4.5特洛伊木马

4.5.1黑客程序与特洛伊

木马

4.5.2木马的基本原理

4.5.3特洛伊木马的启动

方式

4.5.4特洛伊木马端口

4.5.5特洛伊木马的隐藏

4.5.6特洛伊木马分类

4.5.7特洛伊木马查杀

4.6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防范

习题4

第5章网络攻击与防范

5.1网络安全漏洞

5.2目标探测

5.2.1目标探测的内容

5.2.2目标探测的方法

5.3扫描概念和原理

5.3.1扫描器概念

5.3.2常用端口扫描技术

5.3.3防止端口扫描

5.4网络监听

5.4.1网络监听原理

5.4.2网络监听检测与防范

5.4.3嗅探器Sniffer介绍

5.5缓冲区溢出

5.5.1缓冲区溢出原理

5.5.2缓冲区溢出攻击方法

5.5.3防范缓冲区溢出

5.6拒绝服务

5.6.1拒绝服务DoS

5.6.2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

5.6.3DDoS攻击的步骤

5.6.4防范DDoS攻击的

策略

5.7欺骗攻击与防范

5.7.1IP欺骗攻击与防范

5.7.2IP地址盗用与防范

5.7.3DNS欺骗与防范

5.7.4Web欺骗与防范

5.8网络安全服务协议

5.8.1安全套接层协议SSL

5.8.2传输层安全协议TLS

5.8.3安全通道协议SSH

5.8.4安全电子交易SET

5.8.5网际协议安全IPSec

5.9无线网安全

5.9.1IEEE 802.11b安全

协议

5.9.2IEEE 802.11i安全

协议

5.9.3WAPI安全协议

5.9.4扩展频谱技术

习题5

第6章防火墙技术

6.1防火墙概述

6.1.1防火墙的概念

6.1.2防火墙的主要功能

6.1.3防火墙的基本类型

6.2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6.2.1筛选路由器结构

6.2.2双宿主主机结构

6.2.3屏蔽主机网关结构

6.2.4屏蔽子网结构

6.3防火墙技术

6.3.1包过滤技术

6.3.2代理服务技术

6.3.3电路层网关技术

6.3.4状态检测技术

6.4分布式防火墙

6.4.1传统边界式防火墙

6.4.2分布式防火墙概述

6.4.3分布式防火墙组成

6.4.4分布式防火墙工作

原理

6.5防火墙安全策略

6.5.1防火墙服务访问策略

6.5.2防火墙设计策略

6.6Windows XP防火墙

6.7防火墙的选购

6.8个人防火墙程序设计介绍

习题6

第7章入侵检测技术

7.1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7.2入侵检测一般步骤

7.3入侵检测系统分类

7.3.1根据系统所检测的对象

分类

7.3.2根据数据分析方法

分类

7.3.3根据体系结构分类

7.4入侵检测系统关键技术

7.5入侵检测系统模型介绍

7.5.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7.5.2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检

测系统

7.5.3智能入侵检测系统

7.6入侵检测系统标准化

7.6.1入侵检测工作组

IDWG

7.6.2通用入侵检测框架

CIDF

7.7入侵检测系统Snort

7.8入侵检测产品选购

习题7

第8章数字取证技术

8.1数字取证概述

8.2电子证据

8.2.1电子证据的概念

8.2.2电子证据的特点

8.2.3常见电子设备中的电子

证据

8.3数字取证原则和过程

8.3.1数字取证原则

8.3.2数字取证过程

8.4网络取证技术

8.4.1网络取证概述

8.4.2网络取证模型

8.4.3IDS取证技术

8.4.4蜜阱取证技术

8.4.5模糊专家系统取证

技术

8.4.6SVM取证技术

8.4.7恶意代码技术

8.5数字取证常用工具

习题8

第9章操作系统安全

9.1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9.1.1操作系统安全功能

9.1.2操作系统安全设计

9.1.3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

9.1.4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9.2Windows安全机制

9.2.1Windows安全机制

概述

9.2.2活动目录服务

9.2.3认证服务

9.2.4加密文件系统

9.2.5安全模板

9.2.6安全账号管理器

9.2.7其他方面

9.3Windows安全配置

9.4UNIX安全机制

9.5Linux安全机制

9.5.1PAM机制

9.5.2安全审计

9.5.3强制访问控制

9.5.4用户和文件配置

9.5.5网络配置

9.5.6Linux安全模块LSM

9.5.7加密文件系统

9.6Linux安全配置

习题9

第10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10.1数据备份概述

10.2系统数据备份

10.2.1磁盘阵列RAID

技术

10.2.2系统还原卡

10.2.3克隆大师Ghost

10.2.4其他备份方法

10.3用户数据备份

10.3.1Second Copy 2000

10.3.2File Genie 2000

10.4网络数据备份

10.4.1网络备份系统

10.4.2DAS直接连接存储

10.4.3NAS网络连接存储

10.4.4SAN存储网络

10.4.5IP存储技术

10.4.6数据迁移技术

10.5数据恢复

10.5.1数据恢复概述

10.5.2硬盘数据恢复

10.5.3EasyRecovery

10.5.4FinalData

习题10

第11章软件保护技术

11.1软件保护技术概述

11.2静态分析技术

11.2.1文件类型分析

11.2.2W32Dasm

11.2.3IDA Pro简介

11.2.4可执行文件代码编辑

工具

11.2.5可执行文件资源编辑

工具

11.3动态分析技术

11.3.1SoftICE调试器

11.3.2OllyDbg调试器

11.4常用软件保护技术

11.4.1序列号保护机制

11.4.2警告(NAG)窗口

11.4.3时间限制

11.4.4时间段限制

11.4.5注册保护

11.4.6功能限制

11.4.7光盘软件保护

11.4.8软件狗

11.4.9软盘保护技术

11.4.10反跟踪技术

11.4.11网络软件保护

11.4.12补丁技术

11.5软件加壳与脱壳

11.5.1“壳”的概念

11.5.2“壳”的加载

11.5.3软件加壳工具介绍

11.5.4软件脱壳

11.6设计软件保护的建议

习题11

第12章实验指导

实验1加密与隐藏

实验2破解密码

实验3网络漏洞扫描

实验4“冰河”黑客工具

实验5网络监听工具Sniffer

实验6个人防火墙配置

实验7入侵检测软件设置

实验8Windows 2000/XP/2003

安全设置

实验9系统数据备份

实验10用户数据备份

实验11数据恢复

实验12软件静态分析

实验13资源编辑工具

实验14软件动态分析

总的来说就是围绕着信息网络攻防所设立的一个学科。类似的还有信息对抗之类的学科。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