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网约车车型一览表_重庆网约车市场进入暗战

hacker|
105

谁来解决?网约车运营公司的难题

还记得当年滴滴及其他网约车平台为抢夺市场开启的补贴大战吗?岁月流逝,网约车市场格局似乎已尘埃落定,战争到了终结点。

然而,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的逐渐饱和,网约车市场发展遭遇瓶颈,整体市场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增量。

目前,市面上除了滴滴这种第三方网约车平台外,还有以高德、美团为代表的聚合平台以及像曹操出行、T3出行等背靠传统车企的平台和以地方公共交通集团或出租车公司主导的平台,如首汽约车等。

伴随着网约车市场的发展,网约车平台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网约车平台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本质在于出行 满足出行需求

得益于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网约车从传统出租车模式走出来,成为了一种新业态。依靠互联网技术开启了多种多样的获客方式,但是,无论有多少花样、网约车出行的本质还是出行。

“网约车问题归根结底是要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的问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认为,能够多大程度上满足出行需求,决定了网约车是成功还是失败。

与2019年告别,今年以来多家网约车平台发布新计划、展开新动作,然而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地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

从顺风车安全事件阴影中走出来后,滴滴便宣布了几项大事件:7月20日,宣布将滴滴出行App内的“滴滴拼车”更名为“青菜拼车”,并邀请朱正廷、黄明昊担任品牌大使;7月22日,宣布推出新业务“花小猪打车”,并请郭麒麟代言,采用签到、助力、代金券等方式获客。

8月,T3出行签约周冬雨为首位品牌代言人,通过明星效应快速建立知名度,同时将加快扩展城市布局。

而在各大网约车平台寻求新市场、新增量的时候,布局自动驾驶也成为重点的发力对象。曹操出行在8月宣布与国内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合作,计划推出无人出租车试乘服务;高德地图不仅连接出行服务商,也接入自动驾驶公司;滴滴也在近日获得合肥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牌照。截至目前,滴滴已相继在北京、上海、合肥、苏州、美国加州等地获得路测资格。

然而,无论是通过请明星代言、发放补贴或者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新计划。网约车出行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出行本质,回归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霸道的平台 失意的从业者(公司)

网约车作为一种新的业态,也衍生出了新的产业链。以网约车出行为核心,满足乘客出行需求为终点,产生了以网约车平台、租赁公司、司机、金融公司、维修保养、充电等为主体的产业链。各个主体、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其中,网约车平台起着关键的作用,网约车平台几乎与生态圈中的每一个主体产生联系。

在网约车发展早期,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主体都或多或少得到了利好,不过随着各大平台竞争的加剧,有部分不老实的平台开始搞事情。

9月1日,重庆51家网约车租赁公司及从业人员拉横幅聚集在滴滴重庆中心仓,声势浩仗的要求滴滴给予说法。

据了解,这场”抵制活动”的爆发点主要源于今年7月滴滴出行推行的全链路服务模式。滴滴要求全国合作的线下运营商每台车交200—280元不等的管理费(每个城市执行标准不一样),并且不允许这些合作商招募司机。这意味着这些线下运营商不仅拿不到租赁费、管理费、平台分润、保险返点等,每个月还要给滴滴交管理费。

以240元/车/月代理费为例,假设有1000辆车,则每年要向平台缴纳288万元费用,按电动车重资产正常运营3年回本计算,则共需缴纳近900万元的费用。

这不仅仅给网约车租赁公司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也给旗下的司机带来压力。管理费+交车费+停车费等近500元的有型成本便叠加到司机身上。

事实上,这不是重庆发生的第一起司机维权事件。今年1月6日,100多位滴滴司机聚集在重庆滴滴总部,要求平台清退不合规网约车,不给无证司机派单,降低抽成,提高司机收入,比如强制派“拼车单”等等。

而在8月,江苏苏州、贵州遵义等多地已连续发生多起网约车司机公开联名抵制滴滴平台、拒绝接单,并绕过平台,直接发布联名信,投诉至当地人民政府、交通部门的事件。

当网约车租赁公司及从业人员开始抵制网约车平台后,出行市场运力必定减少、司机也必然心生怨言,乘客乘驾体验质量也将下降,久而久之乘客的出行需求会降低。

网约车平台作为网约出行产业链最为关键的一环,不应损害产业链其他从业者(公司)的利益来完成自己的私心。

编者按 :网约车出行产业链良性发展需要各个参与者的共同维护,需要彼此加强合作与沟通,而不是为私利去损害产业链上的从业者(公司)。任何一个企业脱离产业链生态独立发展就无异于处于“闭门造车”、“闭关锁国”的境地,最终脱离市场发展。网约车产业链要做到 健康 可持续发展,而最基本的就是要让所有参与者都互利共赢。

9月23日,电车资源第四期新能源网约租赁车运营/经销商总裁班(简称“电车资源第四期网约车总裁班”)将在苏州在水一方大酒店举行,以“运力资源匹配对接”为主题分析网约车行业事件。会议同期还将举办新能源物流车经销/运营商总裁班、2020华东新能源 汽车 产业生态大会。

重庆市约谈滴滴要求如何整改?

重庆市约谈滴滴要求整改:勒令其按照国家及重庆道路运输法律法规要求,限期取得网约车合法经营资质。

重庆运管部门对滴滴重庆分公司提出多项强制整改要求,要求其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限期取得合法经营资质,包括及时清理平台上不合规的车辆和驾驶员,将滴滴重庆范围内车辆及驾驶员数据接入政府监管平台,建立乘客投诉平台并及时处理回复,已下线的顺风车业务必须符合重庆相关管理法规后方能恢复运营等。

扩展资料

滴滴自2014年进入重庆市场以来,由于不符合国家及重庆道路运输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一直未取得经营资质。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要求,重庆市运管局多次要求滴滴将业务数据接入管理部门数据平台进行监管,但滴滴至今仍未接入。

重庆市交通执法部门曾查获多起滴滴司机以顺风车名义从事跨区域非法营运,并对此多次约谈滴滴责令其规范整改。滴滴重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及时向总部汇报,争取按照上述要求限期整改落实。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网-重庆运管部门约谈滴滴 勒令其限期取得合法经营资质

滴滴顺风车存在哪四大问题需整改?

滴滴出行在重庆的运行情况怎么样呢?为何滴滴出行没能取得经营许可呢?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滴滴顺风车在运营模式上,不符合我市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多次约谈后均未整改达标,目前还存在至少以下需要整改的四大类问题:

问题一

违背顺风车概念。顺风车的概念是由车主先发起我要从甲地到乙地,然后乘客在平台里发出乘车需求,由后台进行匹配。但是滴滴很多情况是由乘客发出需求后,车主自己去寻找,违背了顺风车这个概念。

问题二

违背合乘规定。根据我市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乘客分摊费用仅限于车辆燃料成本及通行费,此外,合乘平台、合乘服务提供者不得收取时间计费或其他任何费用,而滴滴顺风车采用的是规避这种计价方式,自己来定价。

问题三

拒不接入数据,监管困难。我市道路运输部门要求滴滴公司将顺风车数据接入行业管理部门的信息平台,以便加强管理,但滴滴平台至今尚未接入,给行业监管带来困难,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问题四

借顺风车跨区域非法营运扰乱客运秩序。执法实践中,交通执法部门发现,许多滴滴司机借着滴滴顺风车的名义,大量从事跨区域非法营运,与管理部门的班线客运发生冲突,扰乱了客运市场秩序。

对于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多次约谈滴滴平台,责令滴滴出行方面进行整改规范,但目前滴滴方面还没有进行规范并达标。

上述问题中,监管部门最为担心的是问题三,因为这涉及乘客的安全。相关监管部门负责人透露,问题三在约谈中是滴滴平台最不愿“让步”的,缘由是涉及核心商业利益。对此监管部门态度也很坚决:有什么商业利益比安全还重要?

对滴滴出行在重庆存在的问题,滴滴重庆方面表示,他们一直在积极沟通整改,但涉及相关情况重庆办事处并无最终决定权,最终还是需要总部决定。

运管公安昨约谈重庆分公司

在运管部门指出滴滴出行在重庆运营存在的四大类问题基础上,27日下午,重庆市运管局、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客运支队约谈滴滴重庆分公司,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整改要求。

滴滴从2014年进入重庆,在长达4年的经营时间内,因不符合国家及重庆市道路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一直未取得行政许可。

27下午,重庆市运管局联合市交通行政执法直属支队、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客运支队约谈滴滴重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要求其及时按照国家及重庆相关政策要求,尽快取得网约车合法经营行政许可。

“在交通运输过程中,我们要把乘客的安全放在首位,全力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而不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重庆市运管局副局长、交通行政执法直属支队支队长陈卫东在约谈会上说。

陈卫东向滴滴重庆分公司提出11项要求。首先,滴滴应尽快拿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倒逼推进,完善相关整改措施。要尽快将滴滴平台重庆范围内车辆及驾驶人员真实数据接入政府监管平台。

陈卫东指出滴滴重庆分公司应尽快建立投诉处理制度,扩大处理投诉的途径,保证在接到投诉后,能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回复。要查找管理漏洞,加大不合规、不合法车辆清理力度,确保老百姓的出行安全;根据网约车“一城一策”原则,拿出滴滴重庆分公司整改方案等等。

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客运支队相关负责人在约谈时指出,滴滴需要加强管理模式,目前滴滴公司在对驾驶员的管理上存在脱节现象,必须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模式,要强化预案演练,公安部门会不定时对平台进行抽查,希望滴滴公司能贯彻8月26日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约谈滴滴公司总部时提出的要求,防范类似事件在重庆发生。

约谈中,上述两大职能部门还要求滴滴重庆分公司应尽快将约谈内容上报总部,及时反馈。

滴滴重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要求汇总后向总部汇报,及时整改落实。

新闻链接

重庆已率先投用

网约车管理服务系统

如何解决网约车的安全问题?重庆相关职能部门一直在行动。据了解,目前重庆已率先投用“网约车管理服务系统”。

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客运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2016年12月21日正式公布的《重庆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八条规定: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当符合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等六个条件。

据了解,目前我市网约车平台登记注册的车辆共有24.9万辆,驾驶员24.3万人。网约车企业不具备全面真实了解驾驶员身份信息,以及有无酒驾、毒驾甚至是犯罪前科等信息的条件。

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客运支队在全国率先研发应用“网约车管理服务系统”,按照《办法》要求,对入职网约车驾驶员开展资格核查。

网约车平台在招聘驾驶员时,只需要将驾驶员的身份信息上报公安机关,警方便会对驾驶员的信息进行核实。截至目前,累计核实网约车驾驶员信息38249人,不合格率8.4%。

本文来源: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网约车平台的死局和破局

现在的网约车平台依然是一大众小的局面。某滴烧钱数百亿,占据大部份流量,却依然无法实现将流量转化为盈利的能力。

也是秉承跪舔乘客的核心服务宗旨,并不时免费奉上打车券,抵用券,却依旧让乘客评价不佳的打车体验,甚至其大数据杀熟技术,更让部份乘客体验到被割韭菜的无奈。

而对于司机,更是一种煎熬。强制派单,口碑值,服务分,各种算法,都是基于平台利益设定。唯一能调动一点积极性的司机奖励,基本属于耍猴类 游戏 。现在搞的流水加速卡,不但要司机购买,还有名额,比如九点开购,你恰好载客,等你过几分钟进去一看,抢光了。

从某滴几年前搞司乘分开计价开始,就一直有个预感,绝对要玩猫腻。以前司乘同步,计费总价多少,乘客优惠多少,乘客实际支付多少,司机实际收入多少,平台抽成多少,一目了然,有据可查。

自司乘分开以后,感觉收入越来越少,凡是对司机有利对平台好处不大的,统统砍掉:

1,预约单起步价。以前20元起步,现在12.5元。

2,乘客加价。加价部份由于平台不抽成,所以从以前的2.8倍限定到如今的1.5倍,最高金额不超40元。

平台疯狂抽佣,从最初百分之二十,一路狂飚到平均百分之三十五,极端抽拥可达百分之六十以上。

几个月前,重庆北站南广场接到两单拼车单,一位乘客到T2航站楼,一位到观月南路路口,属于极端顺路型。按规划,先送T2,再到观月南路,肯定是机场优先排队没有了。巧的是机场这位是改签第二天一早的航班,叫我别去航站楼,附近找酒店区就好。于是同意先送观月南路,再回机场。所以,到观月南路后,我表显车费54元,乘客实付68.9元。再回机场转盘时,表显车费70元,乘客实付44.8元。此单乘客支付113.7元,按规划司机只得54元,抽成高达52.5%,即使按“绕路”后的70元计算,仍然高达38.5%。这还只是双拼,如果是三拼还得了?

很多司机据此认为,某滴不厚道,换个良心平台就好,比如某德旗下几十个小平台。只能说太傻太天真。老大都如此不堪,更别说这些臭鱼烂虾。试过某招第二单就是个九十来公里的“优质”订单,打完表,车费两百不到,不接个顺风单回来,衣服裤儿都要输脱。

这些小平台,要流量没流量,只有聚在高德等旗下等施舍,靠的就是低价揽客,该抽的水一点不少,还得上贡几个点的流量费。

某滴虽没把这些个小平台放在眼里,但近年不断的搞所谓下沉市场,什么特惠,远程特惠,白菜拼车,怎么便宜怎么来,不就是火拼这帮小平台吗?

几年前很喜欢用首汽,抢单模式,只要能抢到,都跑,谁叫单价高呢?百多公里五百多,二百公里仙女山一千二,谁用谁知道。结果首汽降价了,对,降价了,对标某滴运价,于是司机没了,乘客有没有不知道,反正这两年也没关注过。

只是某滴这套降维打击,伤的是谁?白菜拼车,远程特惠,特惠外,又搞花小猪,同港出行等子品牌,运价是下去了,但抽成可一点未少,甚至更高。如此一来,伤的是谁?乘客少付了,平台没少赚,只有司机倒霉了,到手的银子越来越少。

再说司机,无非就是个下力的,和任何体力劳动者无二,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之所以趋之者鹜,不外乎门槛低,只要有驾照,都可以上。有没有文化,有没有经验,无所谓。至于主管部门强调的合规守法,从某滴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没遵守过。你处罚,我报销,似乎从未间断过。

除了前几年补贴大战时,确实吸引大批私车加入,也确实能挣到几个烟钱,现在还剩多少?

现在回顾16.7年路况,不禁感慨,现在没有当年堵了。体制内的体制外的,一到下班时间,但凡有个车的,从晚上六点开始,哪个不跑到凌晨收车?原本下班开车回家的,人人打了鸡血,起码跑个两三百才回家啊。于是满大街的车,要么路边待客,要么载客前行,车流滚滚,那叫一个热闹,现在何来这等状观景象?

又有某些人质疑某滴为收编黑车,让黑车合法化,我对此是嗤之以鼻的,太丑化黑车了!

黑车虽然不合法,但合乎市场规律,价格按市场需求调整,不强买,不强卖,谈得拢成交,谈不拢拉倒。闹市,景区,节假日,人山人海,某滴一个指派单,两公里半小时去接人,送人两三公里再用半小时,得,耗费一个小时精力,六块八的起步价,加个四五块的时长费,做雷锋也不带这样的。每到这种时节,热力图显示乘客呼叫几千人次,空车数量往往还有几十台。为什么有空车,司机又不是傻子,都设了目的地,估计打北京一键直达的都有。其余的谁敢上线?直接黑车业务去了。只以今年五一三天假期来说,洪涯洞起步价一号八十到一百,二号八十到六十,三号六十到五十。一般十公里内,超出即加,还打组合。十点钟去,一点钟收车,三个小时几十公里赚五六百真心不多。某滴要跑到五六百,三百多公里,十三个小时以上才能达到。

对司机来说,苦点累点,能挣到点辛苦钱也是值得的。好比跑出租,我技术好,路熟,时间跑够,自然业务好些,流水高些。

但网约车不一样,你能不能接到订单,接到什么样的订单,和你努不努力没有半毛钱关系。半天接不到订单,你在浪费时间。订单响不停,单单垃圾单,又堵又费时,你同样挣不到钱。某滴为平衡网约车订单以垃圾单为主的现实(叫不到出租车,即使叫到人家打死也不会去的地方),系统算法里加了个控制流水的算法。大意是如果长时间流水偏低的话,会补上优质订单拉高流水。反之,短时间接到优质订单取得高流水的话,接下来会是不断的垃圾单或不派单来降低流水。

所以,老司机总结,某滴的高流水,都是时间堆彻出来的。炮灰司机每小时三到四十的流水,一天十五个小时在线时长,仍然可以有五六百流水。优质司机,小组组长可以达到每小时五六十的流水,至少需要十个小时以上时长。

在我所认识的快车司机中,有位师傅年龄大我十岁,已退休,不抽烟不喝酒,生活自律,每天六点出车,十个小时计费时长不打爆不回家那种,最好记录月流水(加所有奖励:)也未超两万。其租车跑,因有退休收入,所以收支在一个帐户统计,总收入减租车成本,违章成本,一日两餐费用等总成本,一年净收入差不多十万以上。这是我见过的最好成绩。

所以,对跑车的年轻人,我总说这是夕阳行业,所有前途一眼能望穿,无论你努不努力,永远只能糊个口,买房养家养小孩,钱不够不说,你还有陪伴家庭的时间吗?二十四个小时用去十五个小时,还剩多少?

所谓的平台经济,除了司乘两头疯狂收割,还能起到什么促进作用?只是居中提供司乘信息,却割掉了大部份利润。符合大众利益吗?

某滴每单抽取五毛钱的信息费的同时,还按百分之二十至五十的比例提取抽成,合理吗?

这么多接连倒闭的小平台,想过这个思路没有?与其指望靠抽佣来获得暴利的途径,转变到合法依规,只收取合理信息费的发展途径?一个网约车平台的投入和营运费用其实是固定的,当用户量和车辆营运数量持继上升时,才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出行是刚需,不是看你补不补贴,才选择出行方式的。乘客某些情况下,更看重的,是效率,是安全,是良好的乘车体验。专车再贵也有人坐,拼车再便宜,也有人去坐公交。运价按照各地公布的高于当地出租车百分之二十这个标准,没有错。或许会流失部分订单,但总体上影响不大。既避免和当地出租车低价竞争,又适时弥补其运力不足。

价格上来了,这么多低价平台你挡得住吗?这点要放心。某滴平峰3.5公里起步价为7.3元,扣除信息费后司机到手6.8元。如按高于出租车百分之二十定价,平峰3公里起步价为12元,3.5公里即为13元。假设我们提取的信息费为每单按十位数字作个位数计费,19元计提一元,20元计提两元,116元计提11元的标准,信息费始终在百分之十以内。那么,这个3.5公里的平峰订单,乘客付十三元,平台信息费一元,师傅收入十二元。对比某滴6.8元的收入,直接提高1.7倍的收益啊。师傅们又不是傻子,这价格,别说平峰,高峰也行啊,再堵再累咱不埋怨谁。

肯定又有人回到价格问题,平峰别人家九块3.5公里起步价,你家十二块3公里起步价,谁会坐?

我平台车多啊,都投奔我了,随叫随到,全部双证合规,而且派单原则永远只有一条,就近派单,响应速度一流,服务好态度佳,专业司机,安全可靠。

几乎所有平台和某滴一样,在派单逻辑上都存有私货,甚至严重影响用户用车体验。

首先是这些个平台的低运价高抽成严重伤害到司机跑高峰单,垃圾单的热情,跑了累不说,挣不到钱,甚至倒亏,迫使这些个平台不得不从高抽成中拿出一部份作为奖励,鼓励司机跑高峰拥堵单,垃圾单,一般以单量进阶计算。比如3单10块,5单20等等。有时效果不佳,会提高金额,致使司机会作弊。比如6点到9点,完成9单奖励42元。当8点50时,司机才刚完成8单,就这一单,42元到手。这时最稳妥的做法,是赶紧自已给自已下单,这个也叫作弊骗奖金。以前某滴奖励高时,有人直接刷单作弊,所以某滴为了防止作弊,系统绝不会就近派单,因为刷单的司机就在车上,当然离车最近。

第二个不就近派单的原因,就是要照顾对自身有利车辆的利益。比如某些平台有自营车也有加盟车,优质订单和派单倾斜肯定是自营。某滴有双证合规公司车,双证合规私户车,无证私车,某滴商城租赁车等等。由于双证合规公司车需要分摊1.77%流水给公司,因此是最后派车等级。

第三个不就近派单的原因,是所谓它声称的口碑值,出行分,服务分越高,越优先派单的规则。尽管都知道是瞎扯蛋,爆单时零分都派,但也是影响派单的一个因素。

某滴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拼车单是它暴利的来源,诱导乘客拼车,长时间匹配拼车乘客也是其一。

综上所述,乘客用车体验怎么会好?半天叫不到车,叫到车两三公里之外,除了等待,还是等待。遇到脾气不好的司机,可能还会违规取消,再次等待。

所以,新平台会拥有巨大优势。由于没有奖励,就不存在作弊刷单,无需监管。全部双证合规加盟车辆,不存在派单倾斜。对于处于相同距离车辆,釆用系统随机指派。对司机帐号不釆用任何等级制度,不做任何派单倾斜。这样的模式,不夹杂任何私货,对司机而言,取决于你和乘客的距离,对乘客而言,实打实的极速反应。

有人又说,对司机帐号不设立等级制度,如何维护整体服务质量?有司乘纠纷如何处理?

我只能呵呵了。首先,办理了双证合规营运手续的车辆,是在运管部门办理的网络预约出租车,依法营运;师傅是提交身份信息在公安分局验明正身,符合网络预约出租车驾驶员资质后,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网络预约出租车从业资格证的人员。

出租车谁管?当然是运管部门。难道还要象某滴那样对抗监管,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转移司乘矛盾吗?

作为司乘双方,纠纷按国家法律,由行政主管部门裁判,不是更放心吗?

而针对一些小投诉,平台应及时提醒师傅改进。比如主观类的,什么车辆外观,清洁与否,态度是否热情等等。这类投诉按季或半年统计,达到相应次数停运几日学习即可,不处罚,到期清零。

这也要求平台服从行业管理,有力促进出行行业 健康 发展。

年初质疑某滴疯狂大抽血时,其搞了个所谓自查,称平均抽成只有百分之二十几,极端个例能到百分之三十多,我在前面已经实证,我面对过百分之五十二的抽血!其还信誓旦旦的说抽成大部份补帖了乘客,补贴了司机,除开营运成本,净利润百分之三点几。

作为跑满两万单的老司机,我信你个鬼!超低的运价,高额的抽成,你赚的是谁的钱?挖的坑埋了多少天真无知的人?

以我现在这个凌派车为例,接的二手公司车,当初公司办完营运手续,改装完CNG,十五万出头的价格,被位大好青年买下,信心百倍开启创业模式,到他退出转让仅十个月,七万公里,预估毛收入九万多,减去燃料费两万,净毛收入也就七万,还不减去洗车停车维保装饰等等。转我的价格九万,净亏六万多,抵上上述未算成本,十个月七万公里,没有一分钱回报,还倒贴生活费!

前年疫情,遇上几次一年多九万公里的凌派,六万贱卖。我不心疼我买得贵,我只晓得那是别人的血泪史。

疯狂资本背后,隐臧的血盆大囗,吞噬的,其实是大多数人。

不光是司机,乘客更在其中。五月以前,某滴还允许存在2.8倍订单时,我在机场送客后,显示排位22位,赶紧往网约车停车场赶,进场后秒响一个2.8倍订单,弹子石某酒店,区区18公里多,平峰三十出头的价格。接乘客路上就断定,北京乘客,苹果手机。果不其然,四位北京乘客,苹果手机,问其为何加价,答曰习惯了,而且页面自动提示。告知机场车多,排队趴活,从未听到和接到翻倍单时,四人虽未介意,但肯定有想法。记得起步价当时86(正常7.3),跑完近120元。

说了这么多,是对现在这个市场环境的无奈。仅以几年来的一些认知,发点感言。

希望有新型平台,终结超低运价,斩断抽血机器,合规依法运行,还出行市场一个公平。

至于司机,纯收入不会有太多变化,利润平均化是市场原则。只是希望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能大幅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早日过上正常生活。

向那些奔跑在路上,早出晚归,超长待机的同志们,问候一声辛苦了!注意身体!

我已经踩刹车了,这段时间在家保养,暂不出山。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