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秘密_志愿填报信息泄露

hacker|
104

高考考生信息报名号和密码泄露会有什么后果?

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建议您及时更换密码,如果被不法分子掌握信息,有可能会影响您的志愿填报。

高考信息泄露会有什么危害?会被人冒名顶替录取吗?

高考信息泄露会对考生个人或者家庭造成一定的影响,前些年出现的高考冒名顶替中考生信息泄露也是原因之一。

高考考生信息原则上都是保密的,如果不小心考生信息泄露会给考生或者家庭有一定影响,比如说各种野鸡大学会通过信息给考生发一些招生简章来误导考生填报志愿,更严重的还会冒充招生办骗取考生的钱财。

至于冒名顶替,以前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现在基本上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现在基本上信息都是经过多重采集而且都是联网的,一般不会出现冒名顶替现象。

所以说高考考生一定要保存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免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不法活动。

怎么提防“高价志愿填报”的诈骗?

   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马上就要开始了。同时一些高考诈骗的不法分子也开始活跃了起来,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通过互联网、电话、面询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长开展高校志愿填报指导活动并收取高额服务费,存在政策不准、信息不实、误导甚至诈骗等问题。

一、诈骗一:“伪造虚假信息”的招生。不法分子或中介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招揽生源。

防范提醒:合法的招生院校名单均在教育部网站()上公布,除此之外的其他办学机构均不具备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资格。

二、诈骗二:冒充高校招生人员行骗。骗子自称为某高校招生人员,携带有某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见了考生和家长,滔滔不绝地吹嘘,诱骗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取得家长信任之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并暗示自己可以帮忙。

防范提醒: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信息,按志愿和分数由计算机来排序投档,报考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

三、诈骗三:“混淆普通高等教育与其它高等学历教育或与非学历教育”的招生。不法分子、中介或个别高等教育机构故意混淆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网络教育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性质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以超前班、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非学历短期培训等“入学通知书”、“学习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

防范提醒:上述所谓的“学习通知书”、“入学通知书”仅仅是非学历培训机构或一些高等教育机构违规招揽生源而印发的“通知书”,不属于任何高等学历教育“录取通知书”,更不是国家承认的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需要考生和家长擦亮眼睛。

四、诈骗四:声称“低分高录”哄骗。骗子自称是招生院校或省招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自己有办法让不够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一批院校,只上了专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专业,从考生手里骗取大量钱财。

防范提醒:省教育考试院严格执行批次录取分数线和有关政策,不录取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考生;除了国家和省市规定的照顾政策外,没有人在高校招生中享有特权。

五、诈骗五:假冒军校招生诈骗。近年来,社会上有些不法人员,谎称掌握有军事院校“内部招生指标”,向考生家长诈取钱财,军队保卫部门与地方公安机关已经连续破获多起假冒军队院校招生诈骗案件。一些考生家长心存侥幸,希望花钱托人找关系上军校,结果造成“财学两空”。

防范提醒:一是军事院校招生计划已在指定网站和志愿书上向社会公开发布,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和各省招生办也可直接查到,从来没有所谓的“内部招生指标”。二是军事院校招生不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要听信缴纳费用即可办理入学的谎言。三是军事院校招生有明确的录取时限,考生所在省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军事院校招生工作也一并结束。即使有的院校计划没有完成,也不存在“补录”的情况。如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还有人号称组织军事院校招生录取,肯定是诈骗行为。

六、诈骗六:不法分子或中介向考生和家长大肆宣传“单独招生”、“强基计划”等就是学校“自由招生”。只要交钱,就可不受约束,随意突破文化成绩要求限制。

防范提醒:教育部严禁招生院校未经省级招生部门同意,擅自录取考生。目前开展强基计划的部分大学和试行单独招生的高职院校,都是经教育部门批准开展试点的,考生必须通过高考或学校招生章程规定的单独考试,考试成绩也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而且整个测试及录取过程均由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最后经省级招生部门批准录取。同时定向招生计划与其他招生计划一样,由省市教育考试院统一按志愿投档录取。

七、诈骗七:利用所谓假“预科生”进行诈骗。国家规定不允许超计划、无计划招生,以假“预科生”名义进校后不能办理录取手续,不能电子注册和取得学籍,近几年少数高职高专院校,承诺“先上车后买票”,“专科进本科出”。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而动,四处搜罗生源,向违规招生高校推介,向家长收取巨额好处费、信息费。

防范提醒:除了省教育考试院外,没有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可以办理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手续。按教育部规定,考生只有经过省教育考试院办理正式录取手续,才能取得普通高校学籍,毕业时才能获得普通高校的学历文凭证书。

八、诈骗八:打着“补录”旗号行骗招生。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其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规定的弱点,打着“补录”旗号行骗,考生要当心。

防范提醒:按照教育部规定,本科不允许补录,只允许通过征集志愿填报。高职专科根据学校报到情况,对未完成招生计划而缺额较大的高校,经申请可以适当补录少量考生,以确保招生计划的完成,但仍执行集中录取时的招生政策和操作办法。

九、诈骗九:没填报志愿却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历年都有不少考生及家长反映,经常接到招生电话、短信或录取通知书,声称考生已被录取到某学校或某专业,需在规定时间提前缴纳学费。这是骗子伪造通知书,在假通知书上边印上骗人的交学费账号,骗取学生学费。

防范提醒:对此,一定要甄别信息的真伪,应反复确认是否是自己高考志愿(含征集志愿)填报的院校,是否与省招办网上录取系统录取的院校和专业一致,如果不一致,考生和家长小心上当受骗。在录取过程中,所有考生都可以通过招生考试信息网站和当地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只有在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查询渠道查到的录取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高校的缴费账号一定要仔细同学校电话核实。

总之,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是严格按国家和省市的招生政策和规定执行的,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在高校招生中享有特权,更没有任何人可以“用钱买分数”。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获取各种招生信息,仔细甄别各种招生欺诈行为,防止上当受骗。

填报志愿后信息泄露。但填报志愿的网站进不去了。会有影响吗?

只要你的志愿填报密码不泄露,就不存在着信息泄露一说。密码不告诉别人,对志愿的填报就没有任何影响

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志愿填报注意事项如下:

一是提前了解政策规定、搜集信息。全面了解国家和我省招生政策规定及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了解自己所属类别的志愿设置、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录取规则等情况。根据高考成绩、成绩排序位次和有关高校的情况,确定拟报考院校专业组或专业范围。

二是预填志愿样表。可从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下载今年的志愿样表,进行预填和修改。正式上网填报志愿时再按照志愿样表内容进行录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填报志愿失误。

三是必须保管好个人账号和密码。考生个人信息(含成绩、志愿、录取等信息)只能凭考生本人的账号和密码进行查询。由于个人原因,发生账号和密码被盗,造成信息泄露、志愿被冒充填报或修改,责任由考生自己负责。考生如果忘记登录密码,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密码重置:(1)短信验证码重置:考生选择短信验证码方式,回答注册时设置的密保问题后,系统自动发送短信验证码到注册手机上认证后重置密码;(2)邮箱重置:考生选择邮箱重置方式,回答注册时设置的密保问题后,系统自动发送重置密码的链接到注册的邮箱;(3)报名点及招生考试机构重置:考生可以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报名点或者报名点所在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申请进行密码重置。

四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网填报。每一轮次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一到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如果考生错过了规定的填报志愿时间,不能补填。

五是必须适当提早上网填报。建议不要集中在最后一天填报,更不要在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之前几小时集中填报志愿或修改志愿,以免出现网络访问量大、网速缓慢等情况,影响自己顺利填报志愿。

被录取后准考证号。考生号,和身份证号被泄露会有危险吗

“准考证信息、身份证号码、考生号泄露,不会影响,不会带来其他问题的,现在办理有关手续,都是需要本人及有效证件原件才能办理,只有准考证信息和身份证号码是干不了什么事情的,是干不了坏事的,放心吧,完全没问题,如果你等不了录取通知书可以打电话给院校询问一下”

注意:高考后也需要准考证,千万不要扔掉。

1、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如果忘记了志愿填报密码,还需要持准考证去教育局办理密码挂失; 2、领取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邮递员是要查看身份证和准考证,才会把录取通知书给考生签收; 3、如果考生对自己的高考某门课程的高考分数有疑问,向教育局申请查分(核对分数)时,也是需要出示准考证的,否则教育局会拒绝考生的查分申请。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